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612新闻传播学基础之全球新闻传播史(公元1500—2000年)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吉拉丹的《新闻报》

【答案】吉拉丹于1836年7月1日在巴黎创办《新闻报》,报价低廉,受到读者欢迎,销路渐涨。《新闻报》是当时最成功的两家廉价报纸之一,该报大量刊登社会新闻和法院案件,知识性、实用性文章占据近四分之一的篇幅,连载巴尔扎克的《老姑娘》,开法国报纸刊登长篇小说的先河,在法国首创靠增加广告收入降低报价的先例。吉拉丹不仅是法国廉价报纸的创始人,还是报纸企业化的先驱。

2. 《俄国财富》

【答案】《俄国财富》是19世纪90年代俄国民粹主义繁荣时期民粹派宣传其主张的重要讲坛。该杂志是科学、文学和政治旬刊,1876年在莫斯科出版,同年迁至彼得堡,创刊之初刊登了许多研究经济问题的文章。俄国民粹派的代表人物米海伊洛夫斯基于1894年至1904年任主编。80年代以后,米海伊洛夫斯基逐渐由革命民粹主义者蜕变为自由民粹主义者,《俄国财富》也随之成为自由民粹派的机关报。从90年代起,该刊登载了一系列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污蔑革命群众运动。1905-1907年革命后,《俄国财富》改变了编辑方针,政治上保持中立,1918年停刊。

3. 《工人曙光报》

【答案】《工人曙光报》是俄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工人秘密刊物。1878年彼得堡成立了“俄国北方工人协会”,协会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多次领导工人罢工,并于1880年2月15日出版《工人曙光报》,由协会领导人哈尔图林亲自担任编辑。哈尔图林通过《工人曙光报》宣传协会纲领,指出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和先进作用,主张工人与农民联合起来,争取共同的政治权利,为最终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而斗争。不久,哈尔图林因制造冬宫爆炸事件和刺杀亚历山大二世,被沙皇政府紧急缉捕,《下人曙光报》随之停刊。

4. 《罗盘报》

【答案】《罗盘报》是印度尼西亚最受欢迎的报纸,也是印尼最重要的独立报纸,1965年由一个天主教团体主办,后摆脱了宗教倾向。该报谨慎地摆好政府和读者之间的关系,低调处理政府文件和观点,每天出16版,发行五十万份,居印尼各报之首。

5. 塔斯社

【答案】塔斯社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电讯社”的简称,1925年7月10日正式成

立,是苏联的官方通讯社和中央新闻机构。其职责是向全苏联和国外发布有关苏联和外国的政治、经济、贸易以及其他一切能够引起共同注意的消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塔斯社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性的通讯社。苏联解体后,塔斯社得以保留。1992年初叶利钦命令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联合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为了保住塔斯社作为世界性通讯社的地位,俄通社仍然保留着塔斯社原有的名称,并以“俄通社一塔斯社”的电头发稿。1993年年底叶利钦发布命令,把俄通社一塔斯社作为国家通讯社,直属政府领导。1994年叶利钦又将俄罗斯新闻社独立出来,重新获得国家通讯社的资格,地位与俄通社一塔斯社相同。

6. 《纽约时报》

【答案】《纽约时报》创刊于1851年9月18日,由雷蒙德与两位同仁合作创办。雷蒙德主张“刊登应该刊登的消息”,力求办一份新闻翔实、言论平和的廉价报纸。该报创刊后努力贯彻这一办报方针,新闻报道详尽准确,言论调和平稳,尤其注意国外新闻。到南北战争时,已成为美国杰出的日报,对战争的报道十分出色。1896年,奥克斯接管了该报。范安达制定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即以“客观的、超党派”的态度刊登长篇的报道,报道国内外一切重大新闻,包括被其他报纸忽视或压缩成概要的新闻。这一传统使该报享有了“档案记录报”之称。

7. P2P 技术

【答案】P2P 技术又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技术,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P2P 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软件。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 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 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 )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P2P 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二、简答题

8. 苏联新闻传播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影响。

【答案】我们的新闻传播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苏联模式的翻版—尽管也有不同之处,但不能改变其根本的性质和整个模式的构架方式:

(1)苏联模式对我国新闻传播事业带来了全面影响,具体如下:

①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因素,如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新闻传播事业正是学习了苏联的经验而在中国革命事业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就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经验也有助于当时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②这种全面的影响也带来了不少教条主义、专制主义的弊病,比如片面夸大新闻传媒的组织作用,干涉政府和各界社会团体的日常工作等。

(2)这种模式还有一个不良后果,就是社会主义新闻自由形同虚设。这表现在两方面:

①高度的控制,使新闻传媒不能有一点独立性,造成了整个新闻事业的“软化”和死气沉沉,

造成了“多个世界、一种声音”的虚假统一。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自身没有一定的自由度,因而缺乏活力,缺乏批评、监督、反馈的有效机制。

②这种模式否定普遍的人类社会新闻自由形式,把资产阶级乃至人类在几百年中发展起来的某些新闻自由的成熟形式全部批为资产阶级的货色。

9. 列举几个智利用西班牙文出版的重要报刊,并作简要介绍。

【答案】(1)《信使报》

《信使报》1827年创办,是全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宗旨为“独立、客观、充分”地报道新闻。每天出版50版左右,行销全国,周日出120版,销量比平日增加一倍。该报在圣地亚哥、瓦尔帕莱索、安托法格斯塔、卡马拉出版不同的地方版。“报纸的内容广泛,重视国内外重大新闻的报道; 经济消息信息量大、时效快,每天提供的最新数据为工商界所必读”。广告收入约占全国报刊广告费的70。除首都版外,还发行外地版。为爱德华兹家族所有。

(2)《第三版时报》

《第三版时报》1950年创办,是智利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属于智利报业公司所有,由卡西尼财团控制。是一张四开小报,每天出40多版,刊登的政经新闻简短,社会新闻多,为广大中产阶级代言,深受中下层人士欢迎,对政治事件常持客观报道的态度。

(3)《埃尔西利亚》周刊

《埃尔西利亚》周刊。创办于1933年,是智利发行量最大的杂志。每期出版70页左右,有时甚至多达100页左右,1976年8月为曼努埃尔·克鲁萨特·拉腊因财团所有。终篇为建立世界新闻传播新秩序而斗争。

10.简述尼日利亚报刊事业的发展。

【答案】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1997年为1.05亿。它是非洲古国,19世纪沦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获得独立,1963年建立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新闻事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尼日利亚报刊事业的发展如下:

(1)最早的尼日利亚报纸是1859年在拉各斯创办的土语报纸《伊维·伊洛辛》,1863年在拉各斯出版了第一份英语报纸《英国非洲人》。

(2)进入20世纪,尼日利亚爱国者以报刊作为反抗殖民主义的重要工具,如1925年出版的《拉各斯每日新闻》、1937年创办的日报《西非向导报》等。(3)尼日利亚独立后,政局长期不稳,发生过多次军事政变,文人政府和军政府交替执政。一般的说,在文人执政时,报业比较繁荣,但往往成为各党派争权夺利的工具; 军政府时,往往严格管制新闻事业,所以尼日利亚的报业总是在反复曲折中前行。

(4)主要的日报有:

①《每日时报》CDailyTimes )。发行量最大的英文日报,1925年创办于拉各斯。早期由英国《每日镜报》集团经营,后来被尼日利亚人收购。1975年8月军政府收买了60%的股权,以后该报一直在政府控制下,但商业性较强。每天大约出40版,有大量广告。90年代初每天平均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