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859金融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信用
【答案】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偿还性和付息性是其基本特征。 信用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第二个职能是提供流通于段和支付手段。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信用是一种动员暂时闲置资金的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资金的使用权发生了转让,从而使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可分配领域,而是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重叠,是建立在前两次分配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 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流通中的现金属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提款获得增加。因此,无论是从中央银行层面,还是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讲,信用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创造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信用行为。
2. 市场证券组合(market port folio)
【答案】市场证券组合指个人或机构投资者所持有的各种与整个资本市场的构成完全相同的有价证券组合的总称,通常包括各种类型的债券、股票及存款单等。证券组合的分类通常以组合的投资目标为标准。证券组合按不同标准可以分为避税型、收入型、增长型、收入和增长混合型、货币市场型、国际型及指数化型等。投资者构建证券组合的原因主要有:①降低风险。资产组合理论证明,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资产间关联性极低的多元化证券组合可以有效地降低非系统风险。②实现收益最大化。理性投资者的基本行为特征是厌恶风险和追求收益最大化。投资者力求在这风险和收益中达到可能的最佳平衡。如果投资者仅投资于单个资产,他只有有限的选择。当投资者将各种资产按不同比例进行组合时,其选择就会有无限多种。这为投资者在给定风险水平下获取更高收益提供了机会。当投资者构造证券组合来平衡风险和收益时,他能够得到比投资单个资产更为满意的收益与风险的平衡。具体来说,市场证券组合具有如下特点:(1)市场证券组合包含了资本市场上全部种类的上市证券; (2)每一种证券在市场证券组合中所占的比重,与该种证券的总市值占整个资本市场总市值的比重相等。
3. 投机性资本流动
【答案】投机性资本流动是指投资者利用不同货币的利差以及预期汇率的变动,买卖金融资产,甘冒风险损失,而不采用任何对称的抵补性交易,以牟取高利而产生的短期资本流动。投机
性资本流动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1)不同货币之间的利差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即投机者向利率较高的货币金融资产投资,以谋取高利息收益。
(2)货币汇率波动所引起的投机性资本流动。一国货币汇率暂时性下浮,会吸引短期资本流入,因为投机者此时按低汇率买进这种货币的金融资产,待汇率反弹后再卖出,就可从汇率变动中获利。
(3)迟收早付所引起的短期资本流动。如果预期结算货币将要升值,进口商就会设法加速完成付汇,而出口商则会设法推迟完成收汇; 反之则反之。这种做法是基十当事人对货币汇率的预期而产生的,因而具有投机的性质。
(4)国际市场股票、黄金和某些重要商品价格的大幅度涨落,促使投机者伺机买进或卖出,以便从价格变动中获利。
4. 直接信用控制
【答案】直接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其手段主要包括利率最高限额、信用分配、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及开办特种存款等。
利率最高限额是规定商业银行对定期及储蓄存款所能支付的最高利率,目的在于防止银行用抬高利率的办法竞相吸引存款,以及为了取得高回报在资产运用方面承担过高的风险。信用分配是指中央银行根据金融市场状况及客观经济需要,分别对各个商业银行的信用规模加以分配,限制其最高数额。流动性比率即流动资产占存款的比率,与收益率成反比; 限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目的是为了限制其信用扩张。直接干预指中央银行直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放款范围等加以干预,如直接限制放款额度、规定各家银行的放款或投资范围等。开办特别存款实际上是特定条件下中央银行为紧缩货币供应量,限制信用进一步扩张而对商业银行采取的特别存款措施。
直接信用控制这一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比较直接和明显,但容易造成效率损失,只适宜于在特殊环境下或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使用。
5. 公开市场操作(业务)
【答案】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②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 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 ④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而不会像存款准备金的变动那样,产生震动性影响。
6.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
【答案】货币替代是指在本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或出现一定的汇率预期时,公众出于降低机会成本与保持相对高的收益的考虑,减少持有价值相对较低的本国货币而增加持有价值相对较高的外国货币的现象。美元化就是一种货币替代。
资产替代是指资产收益率和风险结构失衡所引发的公众重新调整其资产组合,减持价值被高估的资产,增持价值被低估的资产的套利行为,这里的资产是广义的,它既包括不同层次的货币性资产之间的替代,也包括货币性资产与非货币性金融资产之间的替代,还包括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之间的替代。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区别有以下几点:第一,内涵不同,货币需求函数与资产需求函数的影响变量不尽相同。第二,外延也不同。货币替代仅指本币与外币资产的替代,而资产替代还包括流动性不同的货币资产,以及货币资产与非货币资产之间的替代。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替代可以说属于局部均衡分析,而资产替代则属于一般均衡分析,这一区分对于后面模型的构造具有重要意义。第三,替代所产生的效应不同。货币替代仅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货币需求的稳定性,侧重于外部均衡方面; 资产替代的影响则远为广泛,不仅涵盖了货币替代的影响,还涉及通胀与通缩、金融危机等整个宏观经济稳定的方方面面。
货币替代与资产替代的联系则是显而易见的,货币替代是资产替代之一种,二者在成因、效应、产生机制、对策等方面均有很多共同之处。
7. 国际金融公司
【答案】国际金融公司是指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它建立于1956年7月,主要为了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会员国的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提供资金,促进外国私人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会员国认缴的股本、借入资金和营业收入。贷款期限一般是7~15年,贷款利率接近于市场利率,但低于市场利率,无需政府担保。
8. 货币供应的内生性
【答案】货币供应的内生性是随货币供给新论的发展而逐步发展和完善起来的概念。其主要内容是认为货币供给“旧论”所隐含的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的观点是错误的,货币供给受利率与货币需求的影响,强力货币(H )与货币供给(M )之问并不存在简单明确的倍数关系。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及公众的货币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利率弹性,利率的变动会影响银行调整其资产负债规模,也会引导社会公众改变其资产偏好行为,从而影响中央银行货币供应量的倍数扩张机制。另外,银行的贷款要求等因素也影响内生性行为。最后,二战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兴起,打破了其与商业银行间的区别,从而使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加入了商业银行货币信用创造的行列,这些都使中央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成为一个内生性的变量。凯恩斯的货币供给理论,新剑桥学派的货币供给理论,货币供给新论等承认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
二、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