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金融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政策超中性

【答案】把旨在保持动态均衡的目标称之为货币政策的“超中性”。超中性的货币政策要求:货币数量增长(人口的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增长都使实际货币需求增大); 货币量增长率应与实际经济变量相适应,以求得资源配置的动态均衡。

2. 互换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答案】互换也译作“掉期”、“调期”

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照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合约实质上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互换交易是降低长期资金筹措成本和资产、债务管理中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互换有两种主要类型: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1)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款项的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具体地说,一个标准的利率互换是有两个当事人参与的契约。每方约定以某国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基础,按照一组事先确定的未来支付日期以相同货币周期性地支付对方利息,其中一方为固定利率付款人,另一方则为浮动利率付款人。该固定利率在交易开始时山双方决定,而该浮动利率在整个互换交易期间参照某一特定的市场利率来决定。在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中始终无本金交易,只有利息交易。通过利率互换,交易一方可将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另一方则正好相反。(2)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债务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预约交易业务。通常两种货币都使用固定利率。货币互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交

易双方仅需考虑定期支付两种货币间的利率差异,由货币利率较低方向货币利率较高方定期贴补。

3. 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

【答案】单一银行制和分支行制是商业银行的两种组织制度。单一银行制又称单元银行制,指业务只由一个独立的银行机构经营,而不设分支机构的银行组织制度。分支行制指银行在大城市成立总行,并在全国及该市或国外各地设立分支行的制度,分支行的业务和内部事务统一遵照总行的规章和指示办理。目前绝大部分国家都采用这种形式。

两种银行制度相比,单一银行制可以限制银行间的吞并和金融垄断,有利于协调政府和银行间的关系,自主}h}和灵活性较好。但是由于限制了竞争,不利于提高效率,与经济的外向化发展矛盾,金融创新不佳。而分支行制则有利于开展竞争,获得规模效益,有利于调剂和充分运用现金,分散风险,便于国家直接控制管理,但需要高水平的控制与管理能力。

4. 货币面纱论

【答案】即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产生影响的典型理论。“面纱论”认为,货币对于实际经济过程来说,就像罩在人脸上的面纱,它的变动除了对价格产生影响外,并不会引起诸如储蓄、投资、经济增长等实际经济部门的变动。如果说,在一定条件下,货币供给在短期内还具有增加实际产出的效应,从长时期考察,也只能增加名义产出量,而不能提高实际产出水平。

5. 费雪效应

【答案】费雪效应指通货膨胀预期导致利率上升的现象。费雪方程将名义利率与预期通胀联系起来,用来分析实际利率的长期行为,并导出一个关于货币增长、通货膨胀与利率的重要关系:长期中当所有的调整都发生后,通货膨胀的增加完全反映到名义利率上,即要求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一对一的调整,这种长期效应被称之为“费雪效应”。如果费雪效应存在,则名义利率的上升并非指紧的货币政策而是反映通货膨胀率的上升。

6. 货币均衡

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基本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货币均衡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一个由均衡到失衡,再由失衡回复到均衡的不断运动的过程。货币均衡的实现具有相对性。

【答案】

7. 通货膨胀税

【答案】通货膨胀税指通货膨胀引起的一部分货币购买力由资产持有者向货币发行者转移,这种转移犹如一种赋税,故称之为通货膨胀税。通货膨胀税的计算公式是:

T 为通货膨胀税,M 为一年中平均货币余额,i 为通货膨胀率,

买力。

通货膨胀税的主要受益者是国家政府,在通货膨胀过程中,政府可以得到三方面的收益:①扩大货币供应量而直接增加其收入; ②通过单位货币购买力的降低而减少为偿还国家债务的实际价值; ③直接增加税收收入,通货膨胀使企业和个人的收入在名义上增加,纳税等级自动上升,政府可获得更多的收入。

8. 存款准备率

【答案】存款准备率分为法定存款准备率和超额准备率,二者都是影响货币乘数的重要因素。法定准备率是中央银行规定的商业银行必须提取的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一定比率的超额准备金就会转化为法定准备金,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就会降低,货币乘数就会变小,货币供应就会相应收缩; 而降低法定准备金率时,则会出现相反的倍数效果,最终扩大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最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率是银行依据最大化原则意愿持有的超额准备和所有支票存款之间的比率。

式中,为每一单位货币所丧失的购

二、简答题

9. 简述商业人身保险的种类。

【答案】商业人身保险的业务种类按照保险标的分为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二大类。

(1)人寿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生命为保险标的,以生存和死六为保险责任的保险,构成人身保险的主体部分。按保险责任可分为:①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死亡保险,以被保险人在保险期限内因保险事故死亡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如果被保险人在超出保险期限时仍生存,既不给付保险金,也不退还己缴纳的保费。第二,终身死亡保险,即保险合同生效以后,不论何时因保险事故导致的死亡都将给付受益人保险金。②生存保险。俗称养老保险,由于常常按年或按月给付,又称年金保险,它以被保险人生存作为给付保险金的条件,包括:第一,定期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约定的年龄和时间为止,此后保险人不再给付任何保险金。第二,终身生存保险,从约定的年龄和时间起点开始给付养老金,直到被保险人身故为止。③生死合险。是死亡保险与生存保险组合在一起的复合保险,由于人非生即死,因此,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总能得到其中的一种保险保障。

(2)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还可以附加承保因遭受列明的意外伤害事故所产生的治疗费用。实际上是一种意外伤残保险。

(3)健康保险,是以被保险人因保险责任范围内的疾病、生育所需医疗费用以及因疾病、生育所致残废、死亡为保险事故的人身保险。

10.试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和中介发展相对缓慢的原因。

【答案】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金融体系均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极为强劲; 而金融小介,主要是银行,却好像步履踊姗。造成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1)信息技术的革命极大地提高了金融体系的效率,降低厂融资的交易成本和信息成本。原来在金融体系中处于绝对优势的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中介越来越多地受到直接市场融资的竞争压力。

(2)战后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经常发生,利率风险加大; 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初瓦解,国际货币制度进入浮动汇率制,汇率风险加剧。于是贸易和金融领域极其需要发展新的金融工具规避风险。这种客观需求刺激厂衍生金融工具巾场的发展,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急剧地扩大厂资本市场的规模。

(3)银行体系在金融市场的压迫下,不断突破政府的各种管制,创造和使用新的金融产品,积极参与市场交易。同时,受白山主义经济思潮的影响,各国政府的管制思想本身也在发生变化,基本趋势是放松管制,为金融创新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但由此增强的银行业的竞争力量,在更为迅猛的资本市场扩充面前依然显得柔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