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工业大学人文与法学院823经济法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的区别和联系。

【答案】经济法的渊源有实质渊源和形式渊源之分。

(1)经济法的实质渊源

实质意义上的经济法的渊源是指法律规范来源于谁的意志。经济法律的实质渊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该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2)经济法的形式渊源

经济法的形式渊源,即经济法律规范的形式来源,它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经济法律规范的创立方式,即哪些国家机关可以在什么范围内以什么方式创制经济法律规范;

②经济法律规范表现为何种法律文件,或是其他什么形式。我国法学界更主要、史普遍的是在这种意义上使用法律渊源一词。

(3)经济法实质渊源与形式渊源的关系

经济法的实质渊源决定着经济法的形式渊源,而经济法的形式根源是经济法实质根源的表现,但前者是就经济法的来源、发源、源泉、根源等而言,亦即经济法的内容导源、派生于何处、发生原因为何,也就是说法律内容的最终决定力量,通常即指法的经济根源; 后者是指经济法律规范的创制方式或外部表现形式,简言之前者是经济法的本质属性,后者是经济法的形式表现。

2. 什么是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其意义何在?

【答案】(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概念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的组织和职能独立于政府,履行职能不受政府非法干预的特征。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在于政府事实上尊重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决策时不受其他政策、政府及其财政部门等和个别领导人的干扰乃至控制。

(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的意义

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币值稳定对央行来说居于首要位置,币值稳定目标在短期内与经济增长、就业和其他社会政策、国际收支等目标往往是矛盾、冲突的,执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需要对政府和其他各种利益主体保持中立立场和独立性,方能有效地去追求既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其决策和行为不能受政府任意左右。

3. 简述流转税的特征和种类。

【答案】商品流转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流转税附加税(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

流转税的主要特点:

(1)以商品生产、交换和提供商业性服务为征税前提,征税范围较为广泛,既包括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也包括第三产业的营业收入; 既对国内商品征税,也对进出口商品征税,税源比较充足。

(2)以商品劳务的销售额和营业收入为计税依据,一般不受生产、经营成本和费用影响的变化,可以保证国家能够及时、稳定、可靠地取得财政收入。

(3)一般具有间接税的性质,特别是在从价征税的情况下,税收和价格的密切相关,便于国家通过征税体现产业政策和消费政策。

(4)同有些税类相比,流转税在计算征收上较为简便易行,也容易为纳税人所接受。

4. 简述财政法的概念与特征。

【答案】(1)财政法的概念

财政法,是调整在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和管理资财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财政法的特征

①国家主体性,指国家在财政关系中始终是主体的一方,且在财政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从而使财政法具有了公法的性质,并与私法有了明显的区别。

②法域特定性,指财政法作用于财政领域,这与刑法、行政法等公法的其他部门法的法域是不同的。这种法域的特定性,使财政法的宗旨、原则、调整方法等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从而使其能够与公法领域的其他部门法相区别。

③调整对象的独特性,指财政法的调整对象是财政关系,是其他部门法都不调整的。由此不仅可以使之区别于公法中的其他部门法,而且也能够区别于经济法中的其他部门法。

5. 简述进出口货物许可制度。

【答案】(1)进出口许可证管理

进出口货物许可证管理,是指国家规定某些商品进出口,必须从对外贸易主管机关领取进出口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一律小准进口或出口货物的一种职能行为。

(2)进口货物许可制度

我国实行统一的货物进口许可证制度,其适用范围是有数量限制或其他限制的进口货物。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是全国进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进口许可证管理的规章制度,发布进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和分级发证目录,设计、印制有关进口许可证书和印章,监督、检查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3)出口货物许可制度

我国货物出口许可证制度的适用范围是有数量限制或其他限制的出口货物。国务院对外贸易主管部门是全国出口许可证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出口许可证管理条例、规章制度,发布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目录,监督、检查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处罚违规行为。

二、论述题

6. 试述经济法学产生、发展与经济学的关系。

【答案】(1)经济法学是研究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学科。它属于法学的范畴,与法学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它又区别于法学的其他学科,因为它是以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是人们针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探究,努力地发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以更好的适应经济的需求和发展。经济法学以经济学的产生为基础,经济学先于经济法学而产生,经济法学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学的发展。

(2)经济法学与经济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①二者的联系

a. 经济法学与经济学都是对某一学科的研究,都属于学科体系。

b. 经济法学与经济学的研究都涉及经济内容,都需要尊重市场规律,运用经济原理。

②二者的区别

a. 研究对象不同。经济法学研究的是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

b. 所属领域不同。经济法学以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属于法学的范畴,与法学的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经济学以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为研究对象,属于经济的范畴。

c. 研究目的不同。经济法学通过对经济法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旨在发现经济法的内在规律,促进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学通过对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总结和探索,旨在发现经济运行的内在规律,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的需要和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7. 简述经济法的调制法定原则。

【答案】经济法的调制法定原则即指国家协调本国经济运行法定原则,包括以下内容:

(1)经济法主体法定

经济法主体法定,是指经济法主体的种类、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的条件和程序法定;

(2)经济法主体的行为法定

经济法主体的行为法定,是指协调主体的职权、职责法定和行使职权、履行职责的程序法定,以及协调受体的权利、义务法定,他们的行为合法与否依法律的规定为准;

(3)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后果法定

经济法主体行为的后果法定,包括经济法主体行为的法定的有利后果(即有利的法律后果或肯定性法律后果)和法定的不利后果(即不利的法律后果或否定性法律后果)。

8. 试论经济法在规范市场秩序中的作用。

【答案】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史早己证明,市场也会失灵。历史上从来没有完全信赖市场调节的自由经济。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途。经济法是一部以社会利益为本位、平衡协调的法,在规范我国社会主义声场经济秩序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力面:

(1)规范和促进我国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为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提供基础的保障。 ①经济转型首先是经济资源配置方式的转换,即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市场在资源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