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紫外吸收光谱中主要的吸收带类型和特点。
【答案】R 带是由K 带是共扼双键
跃迁引起,具有杂原子不饱和基团的化合物有R 带,引起,强吸收,
约256nm
,
B 带芳香族化合物特征谱之一,有精细结构,E 带芳香族化合物的特征谱带之一,有:
2. 用
为预氧化剂,
使
为滴定剂,试简述测定的紫色褪去,此时
而
混合液中>滴加
的方法原理。
【答案】平行取两份试液,第一份在酸性介质色,加入尿素,滴加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
加入
色褪去。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
用
的含量,根据
3. 用碘量法滴定含
【答案】由于在加入过量的KI 与
也能将
计算
溶液至浓液呈稳定的红,基本上不被氧化(速度慢)
的量。第二份使
的紫红的量计算
标液滴至紫色褪去,根据消耗的量计算
溶液,调节试液的pH 值使其呈碱性,滴
加溶液至溶液呈稳定的红色,这
时
使溶液显酸性,加入尿素,滴加
的含量。
标准溶液滴定至紫色褪去,
根据消耗
试液,应注意哪些问题? 氧化成
. 使测定结果偏高而干扰
掬
络合,以降低
的测定,因此,测定对,
电对的电位,使
反应之前,应先加入
其不能将氧化为而消除
对测定的干扰。
4. 滴定分析与重量分析比较,哪一种方法对化学反应完全程度的要求更高,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完全程度要求更高,因为滴定反应是按化学计量关系进行的,而重要分析可以加入过量的沉淀剂,利用同离子效应以保证沉淀完全。
5.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计算其不饱和度为多少?从计算结果说明分子中可能存在什么?
【答案】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度
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另外还有一个c=c或c=o
第 2 页,共 16 页
不饱和
分子中可能存在一个苯环,因为一个
6. 解释液液萃取中的几个概念:(1)分配系数;(2)分配比;(3)萃取率。
【答案】(1)用有机溶剂从水相中萃取溶质A 时,达到平衡时,A 在两相中平衡浓度的比称为分配系数KD 。表示为:
式中A 在两相中的存在形式相同。在一定温度下,在溶质浓度较低时,KD 为常数。 (2)溶质A 在有机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和与水相中各种存在形式的浓度和之比,称为分配D 。
(3)被萃取物萃取到有机相的量占总量的比例(一般用百分比表示),称为萃取率。
二、计算题
7. 设计测定
【答案】(1)步骤一:
(2)步骤二: 直接用甲醛法测
中的
反应式为:
再用NaOH 标准溶液滴定至酚酞变红。
8. 在一根2m 长的色谱柱上分离一混合物,得到如表色谱数据:
表
混合液中两种组分浓度的分析方案(指出滴定剂、
必要条件、反应式、指示剂,列出分析结果计算式)。
死时间为1min ,走纸速为2cm-min-1。 (1)计算色谱柱对两组分的有效塔板数。 (2)计算分离度。
(3)若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至少需要柱长多少米?
(4)若组分1为内标物,组分1和组分2的峰面积相对校正因子分别为2.0和3.0, 称取试样1.000g ,加入内标物0.120g , 计算组分2的百分含量。[南京理工大学2004研]
【答案】(1)组分1:组分2:
第 3 页,共 16 页
(2)
(3)完全分离时
(4)
所以,(1)组分1、2的分离度分别为4096和4624; (2)分离度为1.00;
(3)若要使两个组分完全分离,至少需要柱长4.5m ; (4)组分2的百分含量为11.3%。
9. 过量的
固体与
一起摇动,达到平衡后
从而,可以求出
的浓度为:
这样,
的分布分数为:
达到平衡后
浓度为:
10.用一种新的方法测定某标准试样中的种新的方法有无系统误差?(置信度95%
,
【答案】
故新方法不存在系统误差。
11.称取纯一元弱酸HA0.815g , 溶于适重水中,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ll00mol/L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时,消耗24.60mL , 计算该弱酸的相对分子质量。当加入NaOH 溶液11.00mL 时,溶液的PH 值为4.80,计算该弱酸HA 的pKa 值。
【答案】设该弱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 , 因为已知:
第 4 页,共 16 页
浓度是多少?
【答案】由此体系的PBE 得:
含量(%), 得到以下8个数据
:
该标样中)
含量标准值为34.33%,问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