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外语系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中国教育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单选题
1. 根据传说,中国古代五帝时出现的学校是( )
A. 庠
B. 序
C. 成均
D. 校
【答案】C
2. 程朱理学控制科举和学校始于( )
A. 宋代
B. 元代
C. 明代
D. 清代
【答案】B
3. 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 全距
B. 中数和平均数
C. 标准差和方差
D. 差异系数
【答案】C
【解析】中数和平均数是反映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 全距与标准差和方差是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其中,全距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时,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运算,数值稳定,受抽样影响小,反应灵敏,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差异的性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
4. 在一项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题目的选项X 和选项Y 的被选率都是35%。研究者在分析研究结果时,把符合其意向的选项X 表述为“高达35%",而把不符合其意向的选项Y 表述为“仅占35%"。这种做法违背了教育研究的( )。
A. 客观性原则
B. 创新性原则
C. 公共性原则
D. 伦理原则
【答案】A
【解析】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伦理原则。其中,客观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排除因研究者自身价值观、好恶、愿望等各种主观因素所致偏差的影响,力求了解事实真相。创新性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具有高度的创造性。无论是研究课题,还是研究的视角、采用的方法、得到的结论都应当是新颖的,前人未曾谈讨和未曾获得的新发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育研究应当从客观现实及其实际需要出发,在客观现象的复杂联系中,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得出符合实际的规律性认识,以此作为相关领域实践活动的指南,并在时间活动中进一步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认识。伦理性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的加以利用。题中所述的做法是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研究结果进行表述。
5. 真正揭开“百家争鸣”序幕的是哪个学派? ( )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
【答案】D
6. 王守仁和朱熹的教育思想不同点在于( )
A. 理是宇宙的本体
B. 存天理,灭人欲
C. 致良知
D. 明人伦
【答案】C
7. 明末清初实学思潮代表人物是( )
A. 王夫之、颜元
B. 张居正、张伯行
C. 朱熹
D. 周敦颐、张载
【答案】D
8.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 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 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 揭不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 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A
【解析】经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对称,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具体的实用性的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9. 1862年,美国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要求各州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类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 )。
A. 初级学院
B. 社区学院
C. 赠地学院
D. 技术学院
【答案】C
【解析】1862年,林肯总统批准了《莫雷尔法》。该法规定,联邦政府按各州在国会的议员人数,拨给每位议员三万英亩的标准向各州拨赠土地,各州应将赠地收入开办或资助农业和机械工艺学院。大多数州都将赠地收入用来创办农工学院或在原有的大学内附设农工学院。这类学院被称为“赠地学院”。初级学院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的初级学院运动的时候所产生的,该运动是美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产物。初级学院的产生有力的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初级学院将高等教育带到社区,社区学院应运而生。因此,答案选C 。
10.孔子重视启发式教学,主张“不愤不启,不徘不发”。朱熹对“愤”的解释是( )。
A. “达其辞”
B. “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C. “开其意”
D. “心求涌而未得之意”
【答案】D
【解析】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朱熹注:“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徘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教学时必先让学生认真思考,在思考了相当时间后还想不通,然后再启发他; 学生思考而有所领会,想说而未能以适当的言辞表达出来的时候,才去开导他。比如,一个方形的东西,老师已经说了一个角的样子,学生尚不能推出其余三个角的样子,这说明他还思考的不够,教师则不比要多讲,应该让学生再进一步思考。
“启发”一词即由此而来。因此,答案选D 。这就要求我们对于著名教育家说过的话,理解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