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以清代以来延川县为研究对象,以方志资料、档案材料和古今地图为依据,研究延川县土地利用状况,在研究土地利用空间变化过程中,把乡村聚落变化作为研究延川县土地利用空间变化的一个代用指标。研究表明:清代以来延川县荒地不断开垦,期间亦因战争、灾荒等有一定曲折;林地随着荒地开垦不断减少,1937以来,由于人工造林的增多,林业比重开始逐年增大,但在不同时期情况又有所差异;民国建立以后,工矿业、交通、城市基建和居民住宅建设用地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呈不断增长之势;在土地利用的空间演变方面,在不同时间里,土地利用扩展区域用所不同。
文章结构和内容大致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研究目标、内容和范围,论述了国内外相关课题的进展情况。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延川县的自然环境,从地貌、水文、土壤、气候、自然灾害等方面介绍了本区土地利用的自然地理条件。第三章主要考证了清代以来延川县行政状况,其中包括县域位置、境域变迁和区划沿革三个方面内容,从行政范围上对本文的研究区域做了界定。
文章第四章,分析了清代以来延川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该章分别对农业、林业、建筑、交通、工矿等主要用地类型进行了分析。其中农业用地方面,探讨了耕地开垦过程、农作物种类变化、耕作方法的进步,估算了1937年以前延川县耕地数字;在林业用地方面,叙述了清代到民国中期,延川县林业用地减少的情况,论述了1937年以后,林业用地开始逐渐增加的情况,对1950年代末林业用地的萎缩情况做了简要介绍,叙述了1980年代末,林业用地大量增加的情况;建筑用地分城镇建设用地和乡村建设用地分别论述;在交通和工矿用地方面,叙述了民国以来延川县交通和工矿业的发展情况,从中反映出了交通和工矿用地增加的过程。
文章第五章,通过分析延川县聚落格局演变过程,从而发现人类活动区域的变化过程,进而揭示出土地利用的空间变化情况。文中根据资料情况将道光十一年(1831)以来延川县的聚落演变过程分为若干时间段,以此来提高土地利用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文章第六章,分别从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延川县土地利用的驱动力因素。在自然方面,主要探讨了地理环境因素对土地利用的制约作用,分析了自然灾害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在人文因素方面,主要论述了人口、战争、政策等因素对于土地利用的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