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师范大学师教育学院社会工作概论(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专业成长

【答案】专业成长是指两方面:一是指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案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理论、服务案主的技巧与价值也不断发展; 二是指社会工作者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促进专业自我的成长。

2. 微观社会工作行政

【答案】微观社会行政是指将社会政策变为具体的社会服务环节上的行政活动。在社会福利机构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它常常表现为社会福利机构的统筹与管理活动,即通过机构(组织)的筹集资源和有效地配置资源,更有效地提供服务。在企事业单位承担实施社会福利政策的情况下,社会行政则表现为这些单位具体负责福利服务分配的部门如何落实政策,而将服务传递到服务对象手中。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即使微观社会行政也不是具体的服务工作,而属于统筹、协调和管理范畴。

3. 效率评估

【答案】效率评估是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同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4. 社区照顾

【答案】社区照顾是指将那些需要照顾的老人尽可能留在他们熟悉的社区环境中接受照顾,避免让他们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而进入机构生活。社区照顾也指动员社区内的一切物力和人力,去满足社区内老人们的各种各样的需要,以使他们在社区内能够幸福地生活。发展老人社区照顾,是解决我国老人照顾困难的一条比较可行的道路。

5. 家庭系统理论

【答案】家庭系统由几个子系统组成,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系统构成要素可以从两种角度解释:

(1)家庭系统由若干个子系统组成,即夫妻系统、亲子(父母与子女)系统、手足(兄弟姐妹)系统。

(2)由个人组成,即大人与孩子、男人与女人等。

6. 家庭沟通

【答案】沟通是彼此传递信息与分享信息的过程。沟通可以看作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它涉及对方、自我及两方讨论的话题。沟通并非只用语言,表情、动作、声调都是信息的发送方式,因为它们都在表达信息传递者的意思。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7. 社会个案工作

【答案】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十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8. 观察学习理论

【答案】观察学习理论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观察学习是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不范者的行为。

二、简答题

9. 简述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

【答案】儿童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主要有:

(1)儿童个案工作

儿童个案工作是以儿童(多指有问题的儿童)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其直接目标在于帮助儿童解决困难和问题,并预防产生新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协助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对儿童做较为健全和积极的指导,促使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

(2)儿童团体工作

儿童社会团体工作是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活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儿童团体工作的对象既有对于儿童一般群体的帮助和扶持,调动群体内在积极动力,促进正常儿童的健康发展,也有从群体内部建设人手,对于有一定偏差倾向儿童群体的矫治和纠正。

(3)儿童社区工作

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的发

展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对象,动员社会资源,服务于少年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10.简述个案会谈的技巧有哪些?

【答案】(1)沟通技巧

所谓沟通即是在人们之间传递信息,它发生在一方向另一方发送信息时。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工作者无时不与案主沟通,这需要熟练掌握沟通技巧,比如同感、。

(2)关系技巧

关系是社会个案工作助人的核心要义,如果工作者不能同案主建立起信任关系,就不可能帮助他。与案主建立和保持好的工作关系也需要技巧。它包括真诚和有同理心地回应的技巧,表现温暖和关怀的技巧,及表明尊重案主的技巧。

(3)过程技巧

社会个案工作者是通过一个过程去帮助案主成长和改变的。在这个过程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有不同的技巧,这些技巧包括:

①接案和约定技巧。它包括同案主建立和保持工作关系的技巧,帮助案主和工作者对各自的角色有一个现实性理解的技巧,也包括培养案主对助人过程有一个初步承诺的技巧。

②评估技巧。它是指在会谈过程中收集与案主情境相关的资料,以便能实际地理解案主的问题和需要的技巧。

③签订契约技巧。这是指同案主订立工作的目标,并有能力清楚说出工作者和案主的责任的技巧。

④介入技巧。介入需要广泛的技巧,它包括执行、介入计划并协助案主达到目标的技巧。 ⑤检讨及终结技巧。它包括定期进行回顾和修订介入计划,以便客观地检讨其是否有效的技巧,及有计划地结束关系以帮助案主独立的技巧。

11.简述观察法的类型。

【答案】总的来看,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对观察的方式进行分类:

(1)从观察的场所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两大类。

①实验室观察通常在具有单向透镜、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的实验室中进行。有时,这种“实验室”也可以是某些自然场所,如教室。但这些自然的场所事前必须经过一定程度的控制,比如预先设置某些观察工具,规定好观察的程序和内容等等。总之,要使它尽可能接近实验室的条件。

②实地观察则是在自然的环境中进行的,即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进行的观察。这种观察不需要(实际上也小可能)对观察的场所和对象进行控制,而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实际所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

(2)从观察者的角色来看,观察法可分为局外观察和参与观察两大类。

①所谓局外观察,就是观察者置身于所观察的现象之外,“冷眼旁观”研究对象的活动和表现。比如,实验室观察就是典型的局外观察,在实地观察中,有些也是以局外观察的形式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