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社会工作概论(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个别化

【答案】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①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确定“这一个人,与“那一个人”的不同之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②在生活(包括饮食起居)、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③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2. 妇女社会工作

【答案】妇女社会工作是指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妇女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其目的是为妇女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

3. 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答案】根据福利提供者的区别,还可以将社会福利区分为公共福利与私人福利。

(1)公共福利主要是指由国家提供的、用于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的资源和相关社会服务,其目的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与社会整合。在某种程度上,公共福利又可以被称为国家福利,在这里国家是生产并分配不畜利的主要行动者。

(2)私人福利主要是指由市场与家庭提供的用来解决公民个人需要、改进个人物质与精神状况的物质资源与相关的社会服务。

4. 复演理论

【答案】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四个阶段。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青少年时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飘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复演论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5. 个人责任论

【答案】残疾的个人责任论是将残疾现象的出现归因于个人(或家庭)原因的理论。这一理

论在看待残疾现象时,将它同广泛存在的非残疾现象相比较,而认为残疾是一种个别的、特殊的现象,是由个人(或其家庭)原因造成的。在先天性残疾和非因公后天致残现象中这种理论最为普遍。这种理论对于先天性、遗传性残疾现象有一定解释力,但是它常常忽视了社会因素对致残过程的复杂影响。个人责任论认为天生残疾并未受到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致残的责任在于个人或其家庭。按照这种理论,一个人患有残疾只能是个人或家庭的悲剧或不幸。

6. 案主

【答案】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那些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7. 伦理守则

【答案】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

(1)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

(2)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

(3)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

(4)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

(5)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

(6)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8. 操作学习

【答案】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如果一种行为被强化,它的出现的频率就会增加,要想得到期望的行为即强化它。强化可以是正强化,也可以是负强化。

二、简答题

9. 社会工作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在社会工作专业训练中的地位体现为:

(1)社会工作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训练中的重要的一环

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止于“纸上谈兵”,而要通过努力实十,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这样,社会工作的实践就既

有宏观的政策研究与制订,又有在中观与微观层面对社区、团体及个人的直接服务。

因此,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与训练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使学生能将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行动”,把它“做”出来。也就是要进行社会工作实习。

(2)社会工作实习是整个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中的有机部分,在专业训练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实现专业养成的重要途径与手段

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结构化的教学过程,是为着专业养成所必需的教育训练过程,学习是它的基本特性。

①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②社会工作实习是一种临床实习。

③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过程。

④实习教育不同于志愿服务。

(3)社会工作实习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一环

社会工作实习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机构的功能,在实务工作情境中增进专业素质。社会工作者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专业自主与专业自我、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和应变与成长能力。

①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

②发展专业自主能力

③增进专业自我

④培养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

⑤培养反思、批判精神,促进专业成长

10.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社会工作实习是培养具有专业素质的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一环。因此,社会下作实习的目标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了解机构的功能,在实务工作情境中增进专业素质。社会工作者所要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专业自主与专业自我、专业意识与专业价值观和应变与成长能力。社会工作实习的目标具体包括:

(1)整合课堂所学理论与实务工作,在实践中增长知识和实务工作能力

实习教学的本质是协助学生把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亦即通过实务工作,将理论具体地表现出来。实习的目标,着重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转换到实务情景中去运用,分析和评估案主的需要与自己的专业工作情况,将理论与实务整合起来,从而加深对理论的认识,体会如何在实务工作情景中运用理论,进而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因此,实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即在将理论与实务整合起来,否则就会出现只有理论而不会实践的工作者,或只会实践而无理论的工作者。

(2)发展专业自主能力

专业自主指的是一位在专业上独立自主的实务工作者,不仅要能有计划地安排工作和解决问题,而且要有其内在动机并以社会工作专业独特的思考与判断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