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幼儿视觉语言就是其表达认知和情感的媒介。幼儿通过绘画实现并表达其视觉认知,反应其所见、所想、所思、所感。因而,幼儿的视觉语言是其内心世界的真实体现。
本研究为个案研究,采用作品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对研究对象自涂鸦以来至五岁半的398幅绘画作品进行叙事性的陈述,从研究对象的成长“印迹”入手重现绘画过程,讲述画作背后的故事,尝试探寻幼儿视觉语言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并以“幼儿视觉语言”发展的视角,从色彩、造型、构图等多种绘画因素来分析视觉语言的演变过程,对形成如此“印迹”的幼儿的成长因素进行挖掘,从年龄增长、家庭教育及幼儿园教育这三个方面进行影响因素的解剖与分析,为结论及反思提供依据。
在研究过程中一遍遍翻看画作、体会画作的“蜕变”,真切的体会到幼儿视觉语言的表达和发展与其心理发展息息相关,幼儿视觉语言的表达、转化与发展,是幼儿成长的“印迹”。读懂幼儿的视觉语言,重视幼儿视觉语言的表展,促进幼儿视觉语言的发展对幼儿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视觉语言的发展既属于美术范畴又并非仅仅归属于美术,它是幼儿个体成长的需求与发展的不断探求与满足的过程,我们切不可简单地将幼儿绘画仅仅理解为幼儿的绘画水平、绘画技能及绘画表现。幼儿绘画中形象与表意的演变正是缘于成长内在的不断探究和满足,是对其当下生命状态和体验的诠释。因此,细心解读幼儿的绘画作品,以幼儿的绘画作品为媒介,将作品与幼儿紧密结合,在作品中读懂幼儿,能帮助我们客观地了解幼儿发展的需要,感悟幼儿的所思、所求和所知。
本研究发现:读懂幼儿的作品、肯定幼儿的表达、提供宽松的环境可以引发幼儿对视觉语言的表达;激发幼儿兴趣、促进幼儿观察、引发幼儿想象等有效引导可以促进幼儿视觉语言的发展;恰当的艺术感知与欣赏,宽松、愉悦的环境创设,可以促进幼儿视觉语言的发展。在视觉语言发展过程中,幼儿兴趣的萌发,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反过来又能促进其视觉语言的发展,让我们得到更全面、更健康、更快乐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