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研究院70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 )。
A. 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的物质交换过程
B. 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两个方面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D. 生产者与生产关系两个方面
【答案】C
【解析】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日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2. 社会的观念结构或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
A. 一切思想观点的总和
B. 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
C. 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态的思想、观点的总和
D. 反映一定社会形态的情感、风俗习惯、情绪的总和
【答案】C
【解析】社会意识形态是指社会意识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和表述形式。社会意识是社会精神生活现象的总和,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等意识形式。
3. 人们常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一寸光阴一寸金”。这说明了( )。
A. 时间的客观性
B. 时间的绝对性
C. 时间的一维性
D. 时间的无限性
【答案】C
【解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是指机会难得错过就不会再来; “一寸光阴一寸金”意指时间的宝贵,一去不复返的特性。C 项,时间的一维指单一维度,说明时间具有不可逆性。
4. 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 )。
A. 有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
B.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C. 有意识和抽象思维能力
D.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研究人的本质应当首先研究“人的一般本性”,然后要研究“每一时代历史地发生变化的本性”。所以,我们既要研究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类本质,又要研究人类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以及人的一般本性是如何在具体的社会和发展的历史中实现和变化的。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 “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 )。
A. 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 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答案】D
【解析】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不是意识、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6. 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 )。
A. 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B. 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 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 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答案】A
【解析】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
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
7. 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关系表现在( )。
A. 观念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B. 两者是根本对立互不相容的
C. 观念是现实事物的创造主体
D. 两者是完全统一没有区别的
【答案】A
【解析】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过,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科学地指出了人脑不是意识的源泉,它不会凭空产生意识,观念的东西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即“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
8. 人的价值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 自我奋斗自我设计自我选择
B. 家庭遗传
C. 实践活动
D. 机遇
【答案】C
【解析】人的价值是在实践中形成和实现的,其客观基础是实践活动。没有实践,就没有主体与客休,就没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实践在改变客体存在形式的同时,实现了主体的预期目的,满足了主体的需要,使主体与客体的价值关系由潜在成为现实。
9. 哲学史上的二元论,主张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各自独立的本原。它是( )。
A. 唯心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B. 唯物主义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C. 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导致唯心主义
D. 独立于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之外的一个哲学派别
【答案】C
【解析】“二元论”是指主张世界存在物质和精神两种性质不同、互不依赖、彼此平行的本原的哲学学说。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独立的本原。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而实际是动摇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终往往倒向唯心主义。
10.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指导下,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体现了( )。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