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地资源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阐述下列基本概念: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土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生长期、水分生长期、温度生长期、农业生态区。
【答案】(1)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气候生产力,可分为有灌溉保证的水作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旱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其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其他条件限制,是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4)光温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5)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的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6)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7)生长期,是指农作物可以进行生长的一定期限。水分生长期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温度生长期是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
(8)农业生态区,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的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2. 简述农业生态区法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答案】(1)农业生态区位法的基本原理
农业生态区位法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在此基础上加入人均消耗计算,以行政单位为统计单元求算出一定行政区域内的人口承载力。
(2)农业生态区位法的工作过程
根据具体的研究内容和工作流程,AEZ 法可分为如下6个主要步骤:
①清查研究区的农业资源,其中包括气候资源、土壤资源、作物资源及耕地资源,并分别绘
制出所要求的、相同比例尺的资源图幅。
②将气候资源清查中分别计算光温生产力图与光温水生产力图,并与土壤资源图叠合,并形成以各个农业生态小区单元为单位的农业生态区图。其中,包括光温土生态区和光温水土生态区图等两张图。
③在上述生态区图的基础上,叠加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分区图,进行匹配、修正与计算两个生态区图的每个生态单元的作物产量,即光温土生产力(灌溉农业的生产力)与光温水土生产力(旱作农业的生产力)。
④在上述光温十生态区图与光温水十生态区图及其生产力计算的基础上,分别叠加耕地资源清查图,最后统计出每一定行政区内的土地生产力。
⑤在上述有关土地生产潜力自然因素量化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经济投入的水平问题,潜力的计算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相联系。
⑥按平均每人(包括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工种的统计)平均每天以至每年所需热量、合为平均粮食量,并按每一定行政单位内的土地生产潜力,来计算所能支持的人口数量。从而使土地生产蛋白质量,而折
3. 阐述如下基本概念:土地类型、土地资源类型、土地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结构。
【答案】(1)土地类型,是指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成的一种类型组合。
(2)土地资源类型,是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3)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 第二,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 第三,在时一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 第四,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
(4)土地利用结构,是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4. 土地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案】土地生态系统在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之间,通过自然界的四大循环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它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是一个动态开放系统,具有本身的结构功能和生态演替过程。其主要特征有:
(1)土地生态系统是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合系统。
(2)土地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
(3)土地生态系统是自然过程最活跃的场所,是人类的活动基地。
(4)土地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补偿的功能。
二、论述题
5. 结合我国土地管理工作的现状和国土资源部十一五期间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阐述士地利用系列规划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及科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答案】(1)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①加强土地用途的管制,对资源合理利用意义明显,主要表现在:控制建设用地稳定耕地面积,保持人口与耕地的平衡; 控制农用地的生态过程。通过规划的土壤质量等指标体系和监控措施,保证土地(特别是土壤)的质量得到改善,建立起高效优质的、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经济系统; 控制土地利用分区,不同的土地利用分区有小同的利用目标,通过规划,可以在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的基础上形成规模生产,发挥规模效益; 控制土地利用的方式和强度。
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土地利用矛盾的协调,主要表现在:协调人地矛盾通过控制人口,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生产力,使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在地区上平衡; 协调部门之间的争地矛盾保证各部门对土地的需求合理分配,使各部门得到协调综合发展; 协调地区之间的矛盾进行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宏观配置和区域协作,实现地区专业化大生产。
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来约束与监督各部门、单位的土地利用过程,并且将土地利用规划作为对土地利用进行监督的依据。
(2)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改善和保护土地的生态系统,为提高土地利用的生产能力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合理利用,对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3)土地利用内部规划与景观设计为各项用地创造良好的组织条件,有利于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是总体规划的细分及延伸。
(4)土地利用系列规划之间相互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协调,在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的前提下,指导着全国土地利用的各个方面。对于我国未来实现全面而系统的土地管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6. 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如何分析西北干旱区是21世纪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答案】西部地区的土地具有以下特点:
(1)土地资源数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西部地区12省(区、市)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1.09%人均土地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9倍。21世纪我国的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大课题,而西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状况复杂多样,起伏极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很多独特的土地类型,在其他地区无法复制。西部地区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为大开发中发展复合型农业提供了条件。
(3)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潜力。截止2000年,西部地区未利用地占其土地总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