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大学土地科学综合知识之土地资源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面对21世纪愈演愈烈的人地矛盾,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日益重大,请简要阐述土地资源学今后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答案】土地资源学正处于形成发展阶段,今后需要不断的完善。随着21世纪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口益加剧,土地资源学的作用将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其发展前景和方向主要取决于如下几个方面:

(1)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

①土地资源调查和监测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②土地资源(资产)优化配置的基础性研究;

③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研究;

④生态脆弱地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开发。

除此以外,山地资源开发己成为我国资源开发的重点,一些条件较好的山区将成为我国大农业发展的战略后备基地。为此,应尽快摸清山区土地资源家底,着重研究土地资源分布规律和组合特征,为合理配置农林牧产业结构,实现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另外,还应加强对一些特殊土地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如滩涂、湿地、沙化土地等。

(2)提高对土地资源学科的认识水平

①加强土地资源学的基础理论研究;

②应重点开展我国土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的研究;

③学科规范化问题,即规范一个学科的范畴。

2. 什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 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性,所以,持续土地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工程。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

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

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

资源。所以也有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

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

3.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4. 阐述下列基本概念: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土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生长期、水分生长期、温度生长期、农业生态区。

【答案】(1)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气候生产力,可分为有灌溉保证的水作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旱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其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其他条件限制,是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4)光温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5)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的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6)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7)生长期,是指农作物可以进行生长的一定期限。水分生长期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温度生长期是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

(8)农业生态区,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的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二、论述题

5. 试述进行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意义?

【答案】进行土地资源动态监测的研究及其动态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建设,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保持土地资源和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为社会提供更新的使用的信息;

(2)形成系统的动态的信息,利于开展土地利用变化历史分析和趋势分析,不断改进土地利用;

(3)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

(4)及时发现土地资源的灾害信号和土地利用的不规倾向,对重点指标实施定时监控,设置预警阀,以便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和对策;

(5)为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规划、计划服务;

(6)及时反馈政策贯彻和管理工作之行的效果。

6. 由于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带来哪些问题?

【答案】由于人口的大量增长,对土地的要求越来越多,主要表现在巨大的数量缺口上,主要表现为:

(1)对耕地的需求。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建设用地正在不断的侵占耕地面积,而人均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减少。如果照现有状态发展,现有耕地将无法满足人类对粮食的需求。

(2)砍伐森林。每年新增的大量人口,给本来就无力承受的耕地带来更大压力,为了增加有限的耕地面积,人们不得不毁林开荒,再加上过度采伐,森林火灾等原因,造成森林资源不断减少。

(3)草原的减少。随着人口的增加,对耕地和建设用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很多地区采取了开垦草原的做法,全球草地的绝对量和人均量在不断的减少。

(4)围垦湿地。湿地属于地球上具有较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但由于耕地压力的上升,为了增加土地发展农业,人们排除湿地积水,开发为农田种植粮食。破坏了湿地生态系统,许多水禽和鱼类减少,甚至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