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四川师范大学土地资源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土地储备,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的内容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
①农地整理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土地整理的主要方面。
a. 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此项整理又称为田、土、坎的归并整理,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b. 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沟渠、林网、路网等进行规则化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农地改造它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如改造,卜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d. 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复垦废弃土地主要指农村抛荒土地的整理复垦;
e.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它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井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f. 划定地界、确定权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整理;
g.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要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山体的绿化、陡坡地的退耕还林等。
②建设用地的整理对城镇而言,土地整理主要是立足于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并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需要,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并改善城市环境。
(2)土地储备的含义及其作用
①含义:土地储备,是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②作用:它可以通过土地储备这种形式帮助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并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存量土地无人愿意开发的难题。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前规划,更好的实现土地规划的内容。
2. 土地经济评价中为什么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答案】(1)土地经济评价具有三个明显的经济学特性
①土地经济评价具有较强的时效性。生产消耗及价格均容易随时间而变化价格的短期变化而引起的改变可以利用平均价格而避免,但长期的价格波动所产生的影响很难预测,因此,经济评价的结果只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有用,当市场形势和价格发生变化,其结果就必须进行更正,甚至
需要从新评价。
②有的土地经济评价必须以一定的经济假设为前提。如对于长期的投资或收益,要假设资金的利息或贴现率; 对于长期性的工程项目,要对工程的寿命进行假设。
③评价过程中,更加关注土地的社会经济属性,如土地的产量或产值、土地的区位、土地的集约化水平等。
(2)现金流量贴现,是在假设利息和工程寿命的情况下,将未来的投资、成本费用或收益采用一定的公式换算为现在的价值(现值)的一种分析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经济评价中要进行现金流量贴现分析。
3. 为什么要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凋查?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其重点是按土地利用分类,以县为单位查清各类用地的数量、分布,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又称土地数量调查。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查清各用地类型的数量、质量、分布状况,为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区划、土地利用规划、土地保护与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2)查清各类土地权属状况等,为土地登记、土地统计服务。
(3)了解目前土地利用的经验、教训及存在问题,为国家和区域制定土地资源管理对策提供依据。
(4)查清村和农、林、牧、渔场以及居民点以外的机关、部队、团体、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的土地权属界线和村以上各级行政辖区范围界线。
4.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制约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经济因素两类。
(1)自然因素
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地质、土壤、水文及生物多样性等条件
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主要的气候要素是光(太阳辐射)、温(热量)、水(降水)3个方面。光照条件主要通过可用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和光照质量影响农业及非农业土地资源的利用; 与土地利用及其生产潜力关系较为密切的热量指标主要有温度、积温和无霜期等; 降水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与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因为它不仅决定了地表水的丰缺状况,而且影响着地下水的成分、数量和分布等。
②地形地貌中的海拔高度、地面坡度、地貌类型影响土地资源的利用; 地质条件中的土壤资源是由岩石、矿物的风化物经成土过程发育而成,岩石、矿物及其风化物的性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从而制约着土地资源的利用及其生产力。
③土壤是重要的农业资源,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它的类型及其分布、理化性质及生产能力均直接影响甚至决定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
④土地资源中水休的类型、数量及质量影响着土地资源的利用。
⑤区域生物物种或生态系统或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区域植被类型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因素。
(2)社会经济因素
①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社会因素包括人口、社会需求、土地制度、土地政策与法规、资源与环境政策等;
②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因素包括生产力水平、市场状况、经济结构和生产布局、区域条件、投入水平等;
③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技术因素包括科技发展水平、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培训与维护、物质技术条件等。
二、论述题
5. 根据土地资源特点,如何分析西北干旱区是21世纪我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答案】西部地区的土地具有以下特点:
(1)土地资源数量丰富,人均占有量高。西部地区12省(区、市)的面积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71.09%人均土地面积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49倍。21世纪我国的人地矛盾不断加剧,如何缓解这一矛盾已经成为了一项重大课题,而西部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为我国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2)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地区差异明显。我国西部地区的地形状况复杂多样,起伏极端,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有很多独特的土地类型,在其他地区无法复制。西部地区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为大开发中发展复合型农业提供了条件。
(3)未利用土地面积大,有开发利用潜力。截止2000年,西部地区未利用地占其土地总面积的33.5%,占全国未利用地的80%以上。
因此,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基本己经开发到饱和的情况下,21世纪土地开发的重点必将放在对西部地区未利用土地的开发上。
6. 世界土地资源质量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当前,全球人口膨胀与消费水平提高的双重压力,以及自然因素与人类不合理的利用造成了全球土地资源质量下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力衰退,土地资源的地力衰退主要表现在养分的亏缺上。同时由于城市扩张,占用大量郊区优质农田,为了满足人们对粮食等产品的需求,不断通过开垦草原、围垦滩涂等措施来增加耕种地的数量,因此从数量来看,耕地的总面积变化不大,但新开发出来耕地的理化性质还不完全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生产能力低,生产成本高。因此,从这个角度考虑,耕地总地力水平下降。
(2)水土流失,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被破坏必然带来的结果。
(3)土壤盐渍化,世界干旱半干旱区均有盐碱土分布,其面积约占该地区面积的39%,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