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在认知理论指导下对“以读促读”式教学方法的研究

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元认知理论 场认知方式 朗读教学

  摘要


 
 
                内容摘要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而朗读教学是阅读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有声语言——全国通用普通话表情达意,再现作品内容,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普通话语音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朗读,是以理解文字作品的意义为目的的一种出声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综合性的阅读活动。通过朗读,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朗读中,学生能够体会到文章的内容、神韵、风格,可以通过朗读来判断学生对课文文句、情节结构、情感的理解;同时,朗读是培养学生精读能力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含义较深的语句、段落,可以在反复的朗读之中让学生体会和品味;朗读也是培养说话的基础,朗读得正确、流利,说话也一般比较流利,能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说话也会有感染力;朗读还有助于语言积累,在反复的朗读吟诵之中,词、语、句、段、篇能够顺利地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不自觉中增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能力。朗读不仅有助于交谈、发言、复述、演讲、论辩等多方面语文能力的形成和优化,而且也是活跃课堂气氛和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重要手段。由于朗读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朗读教学的研究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近20年来西方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它强调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调节与反馈,对人的认知活动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随着元认知理论的不断发展,它在阅读教育实践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指个体在认知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习惯化方式。具体指在感知、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中个体所偏爱的、习惯化了的态度和方式。认知方式是目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时至今日,心理学家提出的认知方式类型已多达几十种。格里戈雷科和斯腾伯格将众多的认知方式理论分为三类:即以认识为中心的观点,以人格为中心的观点和以活动为中心的观点。在认知中心论中,场依存一独立型认知方式的研究最多,影响最大。这种认知方式的研究也为语文教师更好地认识学生认知方式的特点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学生认知方式与朗读教学关系的研究构建了平台。
本文试图从元认知对阅读教学所产生的作用出发,阐述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以及朗读教学和阅读教学之间的关系,从而证明“以读促读” 即“以朗读促阅读”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字:中学语文阅读教学    元认知理论   场认知方式   朗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