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703教育基础理论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 集中与分散练习

B. 整体与部分练习

C. 模拟与实际练习

D. 过分与适度练习

【答案】B

2. 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由4个过程组成,其中( )过程是观察学习的中心环节。

A. 注意

B. 动作再现

C. 保持

D. 动机

【答案】B

3. 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代表最低水平的( )。

A. 信息加工

B. 学习活动

C. 复杂记忆

D. 理解

【答案】D

4. 柯尔伯格认为,进入( )阶段的个体,在进行道德评价时总是考虑到他人和社会对于一个“好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并尽量按这种要求大展开思路。

A 朴素的利己主义的定向

B. 秩序和法规定向

C. 社会习俗的定向

D. 社会契约的定向

【答案】C

5. 若问小明“为什么偷东西是不对的? ”他的回答是“抓住了会挨打”。据此可以判断小明的道德认知发展处于( )。

A. 前习俗水平

B. 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 准习俗水平

【考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A

【解析】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前习俗水平是科尔伯格关于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第一水平。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德推理水平(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在第一阶段,服从和惩罚定向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虽然在第一水平中,儿童己经有了是非善恶的观念,但这些观念还是纯外在的,儿童主要是从行动结果及自身的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

6.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学习理论基础是( )。

A. 认知发现理论

B. 认知接受理论

C. 认知目的理论

D. 认知建构理论

【答案】B

7. 下列不属于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 学习材料必须是无意义材料

B. 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

C. 学习者必须具有有意学习的心向

D. 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

【答案】A

8.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是( )。

A. 元认知策略

B. 资源管理策略

C. 精细加工策略

D. 组织策略

【考点】学习策略。

【答案】A

【解析】元认知策略是使学习者在学习时学会使用一些策略去评估自己的理解、预计学习时间、选择有效的计划来学习或解决问题。精细加工策略是指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己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组织策略是指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根据定义,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监拎、自我调节等方式来促进学习的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因此,答案选A 。对于每种学习策略都要适当展开去记忆,2012年考试就有一道关于学习策略的简答题。

9. 斯金纳提出程序教学的原则包括:设定目标( )。

A. 小步了前进,及时强化

B. 小步子前进,延迟强化

C. 大步子前进,延迟强化

D. 大步子前进,及时强化

【答案】A

10.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著的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第一次发生在5~6岁左右,第二次发牛在13~14岁左右。而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由此,可以看出( )。

A.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B.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C. 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间接决定了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

D. 大脑皮层机能成熟的水平,问接决定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水平与速度

【答案】B

11.个体心理的发生与发展,必须以生理发育、变化、成熟为物质基础,即个体生理的发展变化,例对,人脑机能的生长、发育和成熟,是心理发展的( )。

A. 前提

B. 重要条件

C. 主导条件

D. 生理基础

【答案】D

12.从众现象的发生,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导致。一是人们往往相信大多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觉得别人提供的信息( )。

A. 是权威意见

B. 将有助于他

C. 旁观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