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公共政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
【答案】米切尔·黑尧(MichaelHill ,或译为米切尔·希尔)在《现代国家的政策过程》一书中对当代公共政策学的政治学研究途径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他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简单的政策形成模式:
(1)它们产生于民众的要求;
(2)政治体制之外的综合性力量推动它们列入政策议程;
(3)政治体制(最广义的政府)内的人确认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与这一种政策形成模式相对应的研究途径(他称之为“国家和政策过程的理论模式”)分别是:
(1)多元主义;
(2)各种环境理论和发展理论(包括结构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变种);
(3)强调国家的权力,寻求分析政府机构内政治主体的兔色的理论。
2. 简述外推预测、理论预测和直觉预测的方法论基础。
【答案】预测的方法论根据是一系列用来建立对现有的或新的政策、新政策的内容和政策参与者行为的似真性假定数据。预测方法论的主要基础有趋势外推、理论假设和灵通判断三种。
(1)趋势外推(外推预测)
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到一般结论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我们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2)理论假设(理论预测)
理论假设是系统地建构了的经验上可以检验的系列定律和命题—它们基于另一个(些)事件而做出一个事件出现的预测。理论假设在形式上是因果性的,其特别作用是解释和预言; 它们以演绎逻辑为基础,即一种从一般的陈述、命题或定理推出一系列的信息或结论的推理过程。
(3)灵通判断(直觉预测)
灵通的知识指经验、见识、灵感、直觉一类的知识,而不是靠归纳推理或演绎推理得来的知识。这种判断通常是由专家或有识之士所表达的,并被用于理论或经验数据缺乏或不充分的场合。专家判断,通常以回溯逻辑作为基础,这是一种从关于未来的论断开始,然后向后追溯而推出支持论断的必要信息和假设的推理过程。
3. 试描述假设分析的过程。
【答案】假设分析的过程具体描述如下:
(1)利益关系人的确定
所谓利益关系人是指影响政策问题或受政策问题影响的人。假设分析首先要找出政策问题的利益关系人,排除与政策问题无关的人,从而确定将哪些人列入假设分析的范围; 然后再按与政策问题利益关系的远近、亲疏,给关系人排序; 重点分析不同关系人的立场、观点。
(2)假设的寻求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找出并确认政策问题所依据的基本假设。每一个政策问题都有其依据的基本假设,政策规划就是依据这些基本假设制定的,而政策问题的基本假设又是从一套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来的。通过追溯政策问题的基本f}A设及其原始资料,可以知道政策问题基本假设是否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来的,政策规划是否是依据政策问题基本假设推论的。
(3)假设的比较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每一组基本假设进行比较、评估,其目的是为了确定各种基本假设的对错、优劣、异同,以便取舍。
(4)假设的汇集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将前面阶段提出并比较过的基本假设汇集起来,然后再与利益关系人对应起来,要尽量将重要的政策问题的利益关系人的基本假设列出来。先是建立多组政策问题利益关系人与基本假设的对应关系,最终是建立一组多数政策问题利益关系人可以接受的基本假设。
(5)假设的综合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对前面阶段加以总结,综合出结沦。政策分析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才智,考虑各种政策问题利益关系人的立场、观点,全面衡量各种可能的矛盾与冲突,并考虑政府所能提供的政策资源,最后得出综合结论。
4. 简述公共政策学的范式特征。
【答案】公共政策学是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作为一个新学科,公共政策学具有以下范式特征:
(1)公共政策学所主要关心的是理解和改善全社会的发展方向,因此,它主要关注全社会的指导系统,特别是政策制定系统及产生更好的政策,它直接关注的并不是具体政策问题的内容,而是改进了的政策制定系统的方法和知识。
(2)公共政策学所研究的是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层次,即地方的、全国的和跨国的政策制定系统。政策制定系统的次级因素因其在政策系统中的作用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题。所以,公共政策学处理个人的、团体的和组织的决策过程,并从公共政策制定的观点上看待它们。然而,政策科学与公共政策制定密切相连。
(3)公共政策学在传统的学科特别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之间架起桥梁。政策科学必须整合于来自各种学科的知识,构成一个集中关注政策制定的跨学科。它以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融合
为基础,但也吸收来自于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因素。政策科学一方面包含着多元的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基本统一的。
(4)公共政策学在通常纯粹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之间架起了桥梁。在政策科学中,这两种研究的整合是通过接受政策制定的改进作为最终目标而取得的。因此,真实世界构成政策科学的主要实验室,而大部分抽象的政策科学理论的最终检验是看他们是否对政策制定的改进有所贡献。然而,政策科学的发展在相当的程度上还是要依赖于抽象理论的建构。
(5)公共政策学除了使用常规的研究方法外,还将不证自明的知识和个人的经验当作重要的知识来源,努力提炼政策实践者不证自明的知识,并将高水平的政策制定者吸收进来,作为政策科学建设的合作者,这是公共政策学区别于当代常规科学(包括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的特征。
(6)与当代常规科学一样,公共政策学关心工具规范的知识。但是公共政策学对于“价值中立的科学”的困难是敏感的。它试图通过探索价值内涵、价值一致性、价值成本和价值承诺的行为基础而对价值选择做出贡献。因为公共政策学突破了当代科学与伦理学、价值哲学的严格界限,并将建立一种操作的价值理论作为政策科学的一部分。
(7)有组织的创造性构成公共政策学各部分的一个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鼓励和刺激有组织的创造性乃是公共政策学的一个主题和重要的方法论之一。
(8)公共政策学对于时间非常敏感,它将现在看作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桥梁。因此,它拒绝当代科学尤其是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非历史的方法。它既强调历史的发展,又强调未来的方面,以此作为改善了的政策制定的脉络。
(9)公共政策学对于变化的过程和动态的情境十分敏感。对于社会转变的条件以及指导变化的政策制定的强烈关注构成政策科学的基本模式、概念和方法论的前提条件。
(10)公共政策学涉及系统化的知识和结构化的合理性对公共政策制定的贡献,但是公共政策学明显地认识到超理性过程(如创造性、直觉、魅力和价值判断)和非理性过程(如深层动机)的重要作用。为更好的政策制定而探索改善这些过程的方法是政策科学的一个整合部分。
二、论述题
5. 联系实际论述成本一效能分析方法。
【答案】成本一效能分析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的工作,是由兰德公司开发出来的,最初用于设计评价不同的军事战略和武器系统的方案,也被用于国防部的项目预算问题,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的其他政府机构广泛地加以应用。
(1)成本一效能分析的必要性
成本一效能分析的要点是根据方案或项日的预期结果的成本与效能,来评估每种方案或项日的效果。许多公共政策大都需要成本(而成本往往可以计算),但无法计算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采用成本一效能分析方法来衡量方案达成日标的有效性程度。一个国家的有些公共政策(尤其是处理危机问题的政策)往往可以不计成本(如二战时期,美国为了赶在纳粹德国之前制定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