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都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公共利益?
【答案】利益是人们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和条件。从一般意义上讲,公共利益是具有社会分享性的,为人们生存、享受和发展所需的资源和条件。所以公共利益也应具有客观性、满足主体的需求性,以及它们之间的统一性。在公共利益的体系中,不仅存在不同层次和不同领域的公共利益,而且还存在着完全自愿性分享,以及包含着自愿性分享与强制性分享并存等多种形式的公共利益。以“具有社会分享性”为切入点来界定公共利益。对于“社会分享性”,需做下面两个基本注释:
(1)分享机会的无差异性
社会分享性主要强调的是获取资格的开放性。也就是说,一旦某种资源和条件被界定为公共利益,那么当基本标准设定之后,这种资源和条件对所有的人应该是没有任何门槛的,不存在民族、阶级、地区及教育等差异,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同等的享受机会。尽管社会的边界是有限定的,但人们分享公共利益的权利与机会是无界的。公共利益的社会分享性集中体现在平等的分享机会上,但并不排除实际分享结果存在差异。比如,在本社区中的居民,他们分享社区公共利益的份额一定会比其他人获得的实际数目多得多。即使在本社区长期生活的居民内部,他们各自从社区公共利益的分享中,也不可能获得实际完全相等的份额。
解决好这种差异所带来的冲突,从规范角度思考,有两条途径:①防止差距过大,保持分配的均衡; ②若产生拥挤效应,就需要依法收费。采取如此措施,本质上仍然是为了公共利益,即切不可把小同领域中公共利益的实现过程完全分离或对立起来。至于这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乱收费现象,则是另外一个问题。
(2)分享方式的双重性
双重性是指社会分享既有自愿的分享,也有强制的分享,而后者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公共利益既有自愿分享的一面,也有被迫分享的一面。有的公共利益是人们主观上并不需要的利益,而只是经过法律的规定及其圆化后成为“被迫接受”的利益,是强制分享而不是自愿分享的利益,这种情况较多地表现在政治性公共事务的管理中。可见,依照法律法规和符合法定程序,是强制性分享的利益成为公共利益的必要条件。
2. 对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三类公共政策工具进行比较。
【答案】(1)三类公共政策工具的含义
①自愿性工具。核心特征是其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自愿性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者组织和市场等。
②混合性工具。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
做出决策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包括信息和规劝、补贴、产权拍卖和税收与使用者付费等。
③强制性工具。又称指导性工具,指借助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从而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强制性工具包括管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等。
(2)三类工具是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以政府介入程度的高低,在自愿性一强制性光谱上对各政策工具进行定位的工具分类,三者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政府介入程度不同
a. 自愿性工具很少或几乎没有政府干预,介入程度较低;
b. 混合性工具则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介入程度中等; c. 强制性工具则完全依靠政府的权威和强制力,介入程度最高。
②个人意愿发挥作用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的作用最大。
b. 混合性工具是以自愿为基础完成预定任务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发挥决定性作用,但作用相较前者略低。
c. 强制性工具是政府对目标群体的行动进行控制和指导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个人意愿基本无发挥作用的空间,故其发挥的作用最低。
③特点不同
a. 自愿性工具既具有成本效益上的优势,又与主张个人自由的文化相吻合,并且有助于维系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b. 混合性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优点。
c. 强制性工具具有见效快、实施便利的优点。
(3)联系
自愿性工具、混合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都是在政策实现中行之有效的工具,由于三者的特点不同,所以适用的领域也不同。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以收到良好的综合效果。
3. 限制预测准确性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答案】①理论本身的不完善。任何理论都是在一定程度上被确证的假说,总存在不断完善的需求,难以保证预测的绝对准确。
②为推断结论所提供的经验材料的非准确性。
③预测方法本身引起的误差。任何方法的运用都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误差。
④预测者的信念体系和知识背景可能引起的干扰。
⑤预测者所从属的组织性质。一般来说,非营利的研究机构预测的准确度要大于商业团体和政策部门。
⑥预测时间的跨度太大。
⑦预测对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一些难以预料的随机变化。在社会急剧变革时期,预测结果可能与实际有更大的差异,甚至能做出与实际过程完全相反的预测。
⑧预测对象的成熟程度。若预测对象不太成熟,则只能预测到带有方向性的结果,从而产生较大误差。
4. 假设检验有哪几个步骤?
【答案】①根据要求确定原假设H 0和备择假设H 1,并确定显著水平α;
②根据总体分布的特征,构建一个检验统计量T ;
③根据是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决定取α还是;
④计算接受域和拒绝域;
⑤根据显著性水平,将统计量T 与相应的分位数比较,判断是接受还是拒绝原假设H 0。
5. 风险型决策的主要内容。
【答案】(1)概念
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决策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是指决策事件未来各种自然状态的发生是随机的,决策者可以根据相似事件的历史统计资料或实验测试等估计出各种自然状态的概率,并依据概率的大小进行计算分析后作出的决策。
(2)风险型决策通常具备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者期望实现的明确目标,收益大或损失小;
②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③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可供选择的行动方案,最后只选定一个方案;
④不同的行动方案在不同自然状态下的益损值可计算;
⑤在多种自然状态下究竟出现何种状态无法肯定,但对各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概率)却可预先估计出来。
(3)风险型决策基本上有三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①期望值法。把每个可行方案的期望值求出来,依据决策目标要求,选取最大期望收益值的决策方案或者最小期望损失值的决策方案。
②最大可能法。由于各自然状态出现的概率值是不同的,决策者选取概率值最大自然状态,然后选取在这种状态下收益值最大的可行方案。
③等概率法。用概率均等标准处理决策问题。
6. 简述开展公共政策研究中的利益分析的措施。
【答案】在公共政策中,利益分析必须与事实分析、价值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并需要综合运用于实际问题的研究中。
(1)利益主体及利益结构分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