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专业技法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万家灯火》

【答案】导演沈浮40年代代表作品。影片最突出的特点在于表现了一种朴素的写实风格,不动声色地表现常态的小人物生活,从住房、谋职、工作、夫妻相处、婆媳关系等具体的生活场面,描画人间状态,反映生活现象,似乎琐碎嘈杂,却又平实有味。影片重在以家庭矛盾表现社会,婆媳间的纠葛以至家庭的破裂,又与经济窘迫的社会因素相关联,叙事是非戏剧式的,而是靠真切生活细节的积累和场面的叠加来表现含义,通过细节表现和人物关系的变化揭示思想主题。《万家灯火》以独特的艺术表现力,成为中国现实主义冷峻平实电影的典范。

2. “十七年”电影

【答案】1949至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期间生产的电影简称“十七年”电影。“十七年电影”是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形象记录。作为最大众化、最具影响力的艺术载体,电影除了体现艺术审美价值外,还在更大意义上被当作树立权威意识形态的工具,在政治与艺术的结合上,创立了一套充满政治激情的电影语言体系,具有独特的中国民族电影艺术风格。代表作品有《红色娘子军》《赵一曼》《战火中的青春》等。

3. 《定军山》

【答案】中国第一部电影,由北京的丰泰照相馆于1905年拍摄,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段。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4. 《南征北战》

【答案】上海电影制片厂1952年出品。导演成荫、汤晓丹。影片取材于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山东、苏北战场的几个真实战例,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曾得到当年指挥过这些战役的高级将领陈毅、粟裕等的关怀和支持,陈毅还亲自修改了几段对白。影片以生动的艺术形象、丰富的战斗生活内容,表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正确运用毛泽东运动战的战略思想、消灭敌人取得胜利的过程。与同时期其他战争题材影片相比,《南征北战》在战争场面的气势、战役的规模、表现战略决策和军事思想等方面都是空前的,堪称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战争史诗韵味的影片。1952年版为黑白影片,197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重拍了彩色故事片《南征北战》。

5. 吴贻弓

【答案】吴贻弓是第四代电影人中的优秀代表。早在70年代末期的《巴山夜雨》中已经体现了散文化表现和诗意塑造的风格特点。《城南旧事》为198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也是80年代

散文式结构风格最为突出的代表作。影片以主人公小英子的眼光感受世界,按照导演所述,“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见”是主构思,串结二个旧北京城南旧事。

6. 《马路天使》

【答案】1937年,袁牧之创作的代表作,该片是30年代中国电影的杰出代表,在思想内涵上达到此阶段电影主流传统的突出成就一一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刻性意义; 在艺术技巧上达到成熟一一具备电影整体表述语言的突出质量。无论是当时还是几十年后复映,都获得了赞誉。《马路天使》为中国电影达到第一个高峰划上了圆满的休止符。

7. “延安电影团”

【答案】“延安电影团”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电影机构。1938年10月在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政治部的组织领导下成立于延安,全名为“八路军总政治部延安电影团’,,由此开创了人民新闻纪录电影事业。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即《南泥湾》)等新闻纪录片和《白求恩大夫》等新闻素材,为积累重要的革命史料、开拓和发展人民电影事业做出了贡献。

8. 《冰山上的来客》

【答案】长春电影制片厂1963年出品,导演赵新水,编剧乌白辛。影片采用反特片的模式,从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悬念出发,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的反特斗争生活,‘凉险紧张、引人人胜。梁音扮演的杨排长以及阿米尔、古兰丹姆、卡拉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该片同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主题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以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征服观众,至今仍为大众所喜爱。

9. 水华

【答案】水华(1916-1995)编剧、导演,南京人,祖籍湖北钟祥,原名张水华。20世纪30年代就读复旦大学法学院,热心左翼戏剧活动。1940年至延安,曾任剧团导演,执导话剧《带枪的人》等。1950年与王滨合作拍摄了名作《白毛女》,其后执导了《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烈火中永生》《伤逝》等新中国的经典影片。水华是第三代导演中的艺术精致追求者。其风格严谨、功底扎实,代表作中《林家铺子》被公认为是中国民族风格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10.《孩子王》

【答案】西安电影制片厂1987年出品。编剧阿城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剧本,导演陈凯歌,摄影顾长卫,主演谢园。影片通过插队知青在山村小学教书的经历,理性思考了教育、文化的缺失问题和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影片延续了“文革”后电影反思“文革”的传统,并从教育的角度提出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二、简答题

11.《桃李劫》作为中国第一部真正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其在声画结合上有干}么特点?

【答案】作为一部有声片,《桃李劫》成功地运用了有声电影的技巧,音响、歌唱和画面得到较好的结合。它已不再像此前的国产有声片那样,仅仅把“音”与“影”简单地相“加”,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音”与“影”的“乘法”。它第一次把对话、音乐和音响这月个声音艺术要素纳入到整体银幕构思当中,使声音产生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功能。

12.战后“灵魂的写实主义”影片创作都有哪些代表性作品? 为什么说《小城之春》是“蒙尘的钻石”?

【答案】(1)与战时电影相比,战后电影的一个重大转变,是在视角上实现了由英雄到普通人的转换。如果说战时电影主要是通过对英雄的颂扬来激励人们的民族精神和奋斗意志,那么。战后电影则更着重于从普通人的普通生活角度来把握历史、探讨人生。不仅如此,战后的电影艺术家们还在自己的创作中普遍地增加了心理内容的展示,通过象征、抒情、细节营造等手法来实现人物内心活动的外化,如《希望在人间》中的人与鸟的交流、《天堂春梦》中丁建华面对一只小小的蜗牛时的复杂感受、《一江春水向东流》中素芬与丈夫相见的梦境。这一时期,作为与“忧患史诗”相对应的另一个电影创作系列,发展了30年代影评家王尘无提出的“灵魂的写实主义”的美学追求。它们将叙事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人物灵魂的展示和剖析上,并通过这种展示和剖析,表达出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这类“灵魂的现写实主义”作品包括:《新闺怨》《关不住的春光》《不了情》《太太万岁》《万家灯火》《小城之春》等。

(2)《小城之春》属于典型的心理剧。在影片中,费穆以优美、淡雅、精致的电影语言,通过一个普通小家的一次波澜,表现了普通人生中的感情、道德意识,开创了中国电影史上心理写实主义、完整的散文结构、诗化电影的先河。影片就像一首隽永的诗词,以充满诗性的精致的视听语言,在清淡的风格中传达出浓酪的情慷。它也是一朵凄艳的奇葩,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一片苦涩的茉莉香片。它把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宁静、幽远恬淡的审美意境渗入到影片中,形成一种婉转含蓄的艺术风格。当时的一位电影评论者说:“作者将一个5人构成的平凡的故事交给导演,在小小的天地里、寂寞的情调中,处理得如散文一样美丽,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小城之春》的深层含义:实际上反映了人对命运的无奈和人类心灵的某种困惑和迷茫。影片中的人物,不论是章志忱、周玉纹,还是礼言、小妹,他们都既是现实中的人物又是某种象征。《小城之春》公映后,一度被认为是小资产阶级的无病呻吟,在相当一个时期没有得到公下的评价。直到上世纪80年代,影片才被重新发现,受到理论界高度重视。本片还被海外影评家誉为中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影片。《小城之春》就像一块“蒙尘的钻石”,随着人们对它的重新认识,定会放射出越来越夺目的光彩。

13.简述影戏理论的发展。

【答案】(1)“影戏”是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人对电影的通用名称,从2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电影开始在艺术上逐步形成了一套创作方法和创作风格,常称为中国电影传统或“影戏传统”。中国电影传统的形成与当时的戏剧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对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产生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