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体育大学体育硕士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硕士]之新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报纸产生发展的三个阶段。
【答案】报纸是以刊登新闻为主的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1618世纪,报纸的产生大致经历了廿个阶段:
(1)第一阶段:手抄新闻的出现和盛行时期
手抄新闻是古代社会书信新闻的继续。手抄新闻最早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兴起。14-15世纪,威尼斯逐步产生出一批以专门代客打听、供应新闻来谋生的人。这批人自己去收集新闻,自己抄写,自己发行。这些新闻大多是手抄的,俗称手抄新闻。
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手抄新闻很快从威尼斯流行到各地。罗马、巴黎、伦敦等地都有手抄新闻发行,17世纪初叶达到高潮,到17世纪末逐渐消亡。手抄新闻集编、写、发行于一人,这些人是名副其实的个体劳动者,但他们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新闻为生的职业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事业的真正开山鼻祖。
(2)第二阶段:新闻书的出现
新闻书的发行周期比手抄新闻长,但它沿用了古代印刷书籍的办法,用铅字印刷,可以大量地发行。最早的新闻书是在德国法兰克福发行的。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印刷新闻书。这种新闻书己有刊名,但基本上是不定期的,中间间隔时间很长,新闻迟缓; 没有固定的订户,只在市场上像其他书一样公开出售。早期新闻书的出版者多为印刷商,以印刷其他书本为主,附带出版自己编写的新闻书。
(3)第三阶段:周刊(周报)、日报的勃兴
①由于新闻书的种种缺陷,它在各国并没有盛行,而很快就出现了新闻周刊。1609年,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德国观察周刊》,可能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周刊。不久,《法兰克福邮报》(1616年)、《马德堡新闻》01626年)等周刊先后问世。周刊定期出版,由邮局发行,吸引了不少固定订户,使得办报者有了稳定的收入,从而刺激了周刊的勃兴。
01663年,德国莱比锡出版了《莱比锡新闻》,通常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日报。但它仍采用书本形式。1665年11月16日,英国的《牛津公报》(周报)问世。它在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单页两面印刷。1702年,伦敦《英国每日新闻》创刊,按日出版,四开纸,两面印刷,成为现代日报的始祖。
报纸产生的三个阶段是交叉发展的,并无绝对的时间界限。但就整个发展过程而言,报纸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从模仿到独创的过程,朝着迅速(出版周期越
来越短)、广泛(发行范围越来越大)的方向发展。
广播是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媒介。无线电广播的出现是新闻传播的一场革命,它轻便灵活,感染力较强,打破了传播的时空界限,大大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而且还通过声音传递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但又存在保存性差的不足。具体而言,广播有以下三个特点:
(1)广播媒介发挥设备的轻便性,用无线电波以最快的速度把新闻信息传送到四面八方; 听众也可以以仟何姿态、在任何情况下收听,且收音机价格低廉、收听广播无需付费。
(2)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对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
(3)广播声音符号稍纵即逝,不易留存,对收听时间有着客观限制; 同时声音语言的口头化也使它难以像文字符号那样很好地进行深度报道。
2. 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答案】导致新闻侵害名誉权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1)报道失实
报纸、刊物、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所报道的内容没有事实根据或与事实基本不符,从而造成对他人名誉权的侵犯,这在新闻侵害名誉权的案例中占绝大多数。近几年发生的多起轰动社会的新闻官司,有些是因为报道中出现不实之词或不实之事,严重地侵犯原告的人格和尊严而引起的。
(2)侮辱诽谤
利用新闻报道捏造或传播谎言,损害他人人格、贬低他人名誉的,一般视为侮辱诽谤行为。
(3)不公正评价
这是指报道内容所反映的事实即使是客观存在的,由于作者的主观评价不客观、不公正,甚至是错误的,从而构成侵权。
(4)揭人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对自己私生活中不愿为他人知晓,或不便于公开的个人秘密,如思想秘密、生理秘密、财产秘密等。在民事活动方面,由于扩散、宣扬他人隐私会损害他人的名誉,因此应当承担民事法律责仟。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益,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法律常识。
3. 简述舆论的社会功能。
【答案】舆论的主要功能是对涉及公共事务的组织、人员的行为实行监督,进行有效的制约和限制,使之服从、服务于既定的公众共同意志,符合公众共同利益。它是社会控制的有力形式之一。舆论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①对国家和政府决策过程的监督制约。
现代社会的舆论制约可以表现为监督决策过程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的程度,监督决策过程是否符合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范等,但最主要的是监督决策目的的朝向是否在于维护公众的共同利益。
②对决策执行过程和执行结果的监督。
决策朝着维护公众利益方向努力,按此原则产生,但它是否最终维护公益,还要看决策的执行和执行后的结果。从维护公众共同利益出发,舆论对此也要施行有效的制约。
③对于决策和执行人物行为的监督。
主要是对国家公务人员行为的限制和约束,促使其在合法的范围内,在维护公众利益前提下制定和执行政策、措施,正当地、规范地行使权力,履行责任。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①鼓舞公众成员合乎社会公德的行为,约束、制止损害公德的行为发生。
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认同的共有的道德规范,自然是作为公众意见的舆论所极力维护的对象。任何符合公德的行为就会受到舆论的赞扬,促使更多的社会成员更自觉地效仿。
②鼓舞公众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约束和制止公众成员违背职业道德的行为。
公众作为社会一员,从事一定的社会职业,服务于其他社会成员,这使其职业和职业行为因而具备了和公共利益的相关性,也自然被纳入舆论监督和制约的范围内。
4. 简述新闻类别有哪些?
【答案】(1)以新闻内容来分类
在中国,可以分为政法新闻、经济新闻(有些称工交新闻、财经新闻)、文教卫生新闻(包括文艺)、体育新闻、社会新闻。不同内容的新闻对采访、写作,对记者的知识结构有特殊的要求。
(2)以新闻发生地来分类
一般分为三大块: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力一新闻。三类新闻的版面配置,反映出一家新闻媒体的编辑力针,也折射出该媒体的新闻观念。
(3)以新闻的时间性来分类
把新闻划分为两大类: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①突发性新闻是对出乎人们预料而突然爆发的事件的报道,如突然发生的灾难等。它有明确的发生时间,精确到几点几分几秒。
②延缓性新闻是对逐步发生变化的事情的报道,如物价J 漫慢降低等。它很难有明确时间,往往只能以“近来”、“最近”、“近日”之类模糊词汇来写出时间的概数。
(4)以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类
①硬新闻
硬新闻是指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定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