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目录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5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7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41 2018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9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53
一、名词解释
1.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 )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2. 风险社会
【答案】风险社会是指在全球化发展背景下,由于人类实践所导致的全球性风险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阶段,在这样的社会里,各种全球性风险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存在着严重的威胁。在贝克(U1richBeck )那里现代性的特征被称为“风险社会”。吉登斯在对现代性的分析中引入了时空特性他认为现代性与前现代性区别开来的明显特质就是现代性意味着社会变迁步伐的加快、范围的扩大和空前的深刻性。风险社会是指这样一个时代,社会进步的阴暗面越来越支配社会和政治. 他提出,人类面临着威胁其生存的由社会所制造的风险,如工业的自我危害及工业对自然的毁灭性的破坏。
3. 知情权与隐私权
【答案】知情权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是保障权利人对其他的信息空间进行介入; 而隐私权则防止他人侵入自己的私人领域,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护,不被他人非法侵扰、知悉、收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包括媒介在内的公民知情权并不是无限的,在涉及国家安全、国防机密、公民隐私等方面,各国都有较翔实的法律限定。从总的趋势看,知情权在社会公共领域内的范围和强度都呈扩大和加强之势。它也成为当今媒介受众权利中最重要的一环。
4. 拟态环境
【答案】拟态环境是说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概念,由美国学者李普曼在其所著的《公众舆论》一书中提出,是指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镜子式再现,而是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新闻和信息的选择、加工和报道,重新加以结构化后向人们所提示的环
境。而传播媒介大多具有特定的倾向性,因而“拟态环境”并不是客观环境的再现,只是一种“象征性的环境”。
5. 《常识》
【答案】《常识》是指北美独立战争时期负有盛名的宣传鼓动家托马斯·潘恩的一本小册子,推动了北美独立的革命风暴。《常识》告诉北美殖民地人民一个最简单的道理:北美应该独立于英国之外。潘恩在书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英国属于欧洲,北美,属于它自己。他从各个方面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历史、经济、宗教、政治甚至地理—“上帝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设置这么远的距离,也有力地而且顺理成章地证明,英国对北美行使权力这点决不是上苍的意图。”他以铿锵有力的言辞反驳那些向英国妥协的言论。
6. 每周评论
【答案】《每周评论》是指陈独秀、李大钊等《新青年》同人创办的小型4开政治报纸,是五四时期最有影响的报纸之一,于1918年12月22日在北京创刊,次年8月被北洋政府查禁。《每周评论》不仅政治思想内容丰富,议论精辟,而且在报纸类型上也是一种机关报。它与《新青年》相互配合补充,“重在批评事实”把思想文化斗争和政治斗争紧密结合起来。《每周评论》具有统一战线性质,团结了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具有反帝反封建的鲜明色彩,而且显示出社会主义倾向。但后因陈独秀被捕和李大钊出走,在胡适主持下,改变了革命的政治方向,转而大肆宣扬实用主义。
7. 新闻的接近性
【答案】新闻的接近性是指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即新闻与受众在地理上、心理上、思想上、职业上、性别上、年龄上以及利害关系上等的接近关联。新闻价值的大小,取决于新闻报道与受众的接近程度。一般情况下,离受众地理越近、关系越密切的事,就越为其所关注,新闻价值也就越大。
8. 受众定位
【答案】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是指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的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为谁服务的问题。主要包括一家媒体的整体受众定位和媒体的各个分设栏目、频道等方面的特定受众定位两部分内容。受众定位的总体指导原则是宽窄适度,范围适中。媒介清晰、准确的受众定位是有着认真、细致的筹划、设计过程,最关键的步骤是在正确的定位原则指导下确定核心受众群。
9. 知情权(知晓权)
【答案】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悉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可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如出生情况、亲生父母等)。在新闻传播领域,特指受众通过媒介获取上述信息特别
是公共生活信息的权利。随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知情权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日益凸显,而新闻媒介作为职业化、专门性的大众信息传媒,有权利更有责任及义务保障和实现公民的知情权,开拓公共信息资源。
10.4P 理论
【答案】+4p; 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Cprodnot )、价格(prioe}、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 )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二、论述题
11.论述中国近代“文人论政”传统的形成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1)报纸论政传统的确立
自国人办报开始,文人论政的的新闻传统己开始并不断发展延续。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作为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代表,《循环日报》的一大特色是每天于头版处刊登一片政论文章,首创报刊政论文体,王韬也成为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王韬借助日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主张,并认为报纸是使“上通下达”、“博采舆论”的工具,“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国人自办报刊的传统。
(2)报刊政论时代的到来
19世纪90年代中期,维新变法运动促使第一个国人办报高潮兴起,维新派骨干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人创办的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旋律的报刊成为报业的主流。维新派视报纸为开启民智、变法图强的主要途径,把报纸作为强有力的政治舆论工具,形成学会、学堂、报纸“三位一体”的组织形式。他们冲破封建统治的言禁,开政治家办报的先河,提高报人、报业的地位,开创报章新文体—时务文体,影响一代文风。梁启超主持的《时务报》便是文人论政报刊的代表。《时务报》主笔梁启超每天撰写四千多字的政论,其中《变法通议》一文连载473期,系统地阐明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成为维新派最重要、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3)报刊文人论政传统的发展与鼎盛
20世纪初同盟会的成立,资产阶级革命派报刊在海内外蓬勃发展,成为1901年“报禁”、“言禁”开放后的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的主流。革命派报刊宣传“三民主义”,主张为革命办报,公开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视报纸为政治斗争的有力武器。《民报》和梁启超主持的保皇派报刊《新民丛报》的论战,标志着我国文人论政的报刊传统进入鼎盛。这次论战始于1906年4月,持续到1907年冬《新民丛报》停刊,主要围绕:①要不要进行民族革命,推翻满清的统治; ②要不要进行民权革命,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平分地权; ④革命会不会引起帝国主义的干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