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海大学929地理信息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概论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DTM

【答案】DTM 即数字地面模型,是利用一个任意坐标系中大量选择的己知x 、y 、z 的坐标点对连续地面的一种模拟表示,或者说,DTM 就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x 、y 表示该点的平面坐标,z 值可以表示高程、坡度、温度等信息。

2. 缓冲区分析

【答案】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用以识别这些实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3. 数字地形模型

【答案】数字地形模型是地形表面形态属性信息的数字表达,是带有空间位置特征和地形属性特征的数字描述。

4. 数字高程模型

【答案】数字高程模型简称DEM 。它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

DTM 面模型,是数字地形模型DTM 的一个分支,其它各种地形特征值均可由此派生。一般认为,

是描述包括高程在内的各种地貌因子,如坡度、坡向、坡度变化率等因子在内的线性和非线性组合的空间分布。

5. ODBC

【答案】ODBC 是一个用于访问数据库的统一界面标准。它实际卜是一个数据库访问库,它最大的特点是应用程序不随数据库的改变而改变。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使用驱动程序(driver )来提供数据库独立性。而driver 是一个用以支持ODBC 函数调用的模块,应用程序通过调用驱动程序所支持的函数来操纵数据库,不同类型数据库对应不同的驱动程序。

6. 空间数据模型

【答案】空间数据模型是关于现实世界中空间实体及其相互间联系的概念,为描述空间数据组织和设计空间数据库模式提供了基本的方法。一般而言,GIS 空间数据模型由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和物理数据模型三个有机联系的层次所组成。

7. Voronoi 多边形

【答案】Voronoi 多边形即泰森多边形,它采用了一种极端的边界内插方法,只用最近的单个

点进行区域插值。泰森多边形按数据点位置将区域分割成子区域,每个子区域包含一个数据点,各子区域到其内数据点的距离小于任何到其它数据点的距离,并用其内数据点进行赋值。

8. 栅格数据压缩编码

【答案】栅格数据压缩编码有键码、游程长度编码、块码和四叉树编码等。其目的,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数据量记录尽可能多的信息,其类型又有信息无损编码和信息有损编码之分。

二、简答题

9. GIS 中地图投影的设计与配置一般原则。

【答案】GIS 中地图投影的设计与配置一般原则

(1)与相应比例尺的国家基本图投影系统一致;

(2)系统一般只考虑至多采用两种投影系统,一种应用于大比例尺的数据处理与输出、输入,另一种服务于小比例尺;

(3)所用投影以等角投影为宜;

(4)所用投影应能与网格坐标系统相适应,即所采用的网格系统在投影带中应保持完整。

10.投影变换的方法。

【答案】投影变换的方法

(1)解析变换法

找出两投影间坐标变换的解析计算公式的两种方法:

①反解变换法

即由一种投影的坐标反解出地理坐标(x 、y →B 、L )然后将地理坐标代入另一种投影的坐标公式中(B 、L →X 、Y )从而实现由一种投影的坐标到另一种投影坐标的变换(x 、y →X 、Y )。

②正解变换法

通过建立一种投影变换为另一种投影的严密或近似的解析关系式,直接由一种投影的数字化坐标x 、Y 变换到另一种投影的直角坐标x 、y 。

(2)数值变换法

,或不易求得原数据和新数据两投影间解在原数据投影公式未知时(包括投影常数难判别时)

析关系式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多项式来拟合它们间的关系,即利用两投影间己知的若干离散点(亦称共同点)x i 、Y i 和x i 、y i 的数值,根据数值逼近的理论和方法,主要包括插值法、有限差分法、有限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来建立两投影间的关系式的方法。

(3)数值解析变换法

解析变换与数值变换的一种综合运用。当新数据投影己知,而原数据投影公式不知道的情况下,可以先由原数据投影反解出某些投影点的地理坐标,再代入己知的新数据投影公式中进行计算,便可实现两投影间的变换。

11.地理目标数据分层的目的。

【答案】地理目标数据分层的目的:

(1)便于空间数据的管理对所有地理目标的管理就简化为对各数据层的管理。

(2)便于空间数据的查询对地理目标数据进行查询,只需要对某一层地理目标数据进行查询即可,因而可加快查询速度。

(3)便于空间数据的显示不需要分层后的地理目标数据由于任意选择需要显示的图层,因而增加了图形显示的灵活性。

(4)便于空间数据的分析对不同数据层进行叠加,可进行各种目的的空间分析。

12.阐述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说明GIS 如何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

【答案】(1)电子政务系统的特点

电子政务系统就是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资源管理和业务或服务流程进行数字化、网络化改造,实现高效、优质的资源管理与服务方式,实现工作方式向协同办公方式转变。根据不同行业、部门的业务特点,要提出共性为基础皆具有个性化特点的电子政务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把各个独立的系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克服了信息不能共享、数据孤岛、重复建设、开发周期长、开发风险大的弊端。

(2)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趋势

当前,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趋势是完全实现信息互通互享和信息公众服务,其应用主要是以地理信息为载休提供各类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真正实现社会化和大众化。

(3)GIS 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发挥作用的方式

①GIS 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地理空间平台

政府办公业务综合资源数据库所涉及的信息是多方一面的,需要GIS 的地理空间数据。其中,地理空间数据是政务数据、统计数据和专题数据的信息载体和空间定位基础。

②GIS 可以为电子政务提供清晰易读的可视化工具

以地理空间数据和社会经济等非空间数据整合为基础的GIS 可以通过制作面向应用的专题地图、专题系列地图、多媒体动态电子地图系统、三维显示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可以为电子政务提供空间辅助分析和决策的可视化平台,从而大幅度提高政府决策活动的质量和效率。

③GIS 赋予电子政务以空间辅助决策的功能

GIS 的空间数据与社会经济数据进行融合后,就能实现对非空间数据的空间定位、空间分析(如网络分析,缓冲区分析和叠加分析等)和空间辅助决策。通过空间数据挖掘,可以获得新的信息和知识,从而提高政府机关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④电子政务需要GIS 的技术支持

GIS 技术的参入,为电子政务的海量数据管理、多源空间数据(地图数据,航空遥感数据、卫星遥感数据、GPS 卫星定位数据、外业测量数据等)和非空间数据的融合、Web GIS技术和自主版权软件系统的开发、空间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和空间辅助决策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从而可提高政府机构的科学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