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交通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之地理信息系统教程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分布式GIS
【答案】所谓分布式就是指数据和程序可以不位于一个服务器上,而是分散到多个服务器,以网络上分散分布的地理信息数据及受其影响的数据库操作为研究对象的一种理论计算模型。分布式有利于任务在整个计算机系统上进行分配与优化,克服了传统集中式系统会导致中心主机资源紧张与响应瓶颈的缺陷,解决了网络GIS 中存在的数据异构、数据共享、运算复杂等问题,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一大进步。
2. 分布式数据库
【答案】分布式数据库是一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在物理上分布于计算机网络的不同结点上,而逻辑上属于同一个系统。它具有分布性,同时在逻辑上互相关联。
3. 虚拟现实技术
【答案】虚拟现实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并通过多种专用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典型的VR 系统主要由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包括VR 软件和VR 环境数据库)和VR 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
4. NSDI
【答案】NSDI 是1994年美国政府开始发展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通过确定元数据标准,要求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元数据的方式在网络上对其所生产的数据进行描述,达到各机构间数据生产和共享的目的。
5. 仿射变换
【答案】仿射变换是GIS 数据处理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几何纠正方法。它的主要特性为:同时考虑到因地突变形而引起的实际比例尺在x 和y 方向上的变形,因此纠正后的坐标数据在不同放向上的长度比将发生变化。
6. GML
【答案】GML 即地理标识语言,它由OGC 于1999年提出,并得到了许多公司的大力支持。GML 是XML 在地理空间信息领域的应用。利用GML 能够表示地理空间对象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可以存储和发布各种特征的地理信息,并控制地理信息在Web 浏览器中的显示。
7. 层次分析法
【答案】层次分析法即AHP 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
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它把相互关联的要素按隶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指标,利用数学方法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各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作为综合分析的基础。
8. 变量聚类分析
【答案】变量聚类分析是将一组数据点或变量,按照其在性质上亲疏远近的程度进行分类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两个数据点在m 为空间的相似性可以用这此点在变量空间的距离来度量。
二、简答题
9. GIS 产品有哪些表现形式? 各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答案】(1)按输出的载体类型分类:
①常规地图(是印刷在纸张、塑料薄膜等材料载体上的,是GIS 产品的重要输出形式) ②数字地图(一种新的以计算机为存储和显示载体的地图形式)
(2)按输出的内容和形式分类:
①全要素地形图(在内容上通常全面表达水系、地貌、植被、居民点和独立地物等地理要素,采用统一坐标系统地图投影和分幅编号,比例尺系统,以及统一的编制规范和图式符号,属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②各类专题地图(突出表现一种或者几种自然或社会经济要素的地图)
③遥感影像地图(及时提供准确,综合大范围的各种资源环境数据,成为GIS 重要数据源之一)
④统计图表与数据报表
10.什么是地图代数,主要存在哪些地图代数的方法?
【答案】(1)地图代数是以一尺度空间内栅格点集的变换和运算来解决地理信息的图形符号可视化及空间分析的新型理论和方法。
(2)主要存在基于栅格数据的叠合分析方法。空间叠合分析是指在相同的空间坐标系统条件下,将同一地区两个不同地理特征的空间和属性数据重叠相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11.GIS 设计的方法(5个),阶段(4个)
【答案】(1)GIS 设计的方法
①结构化生命周期法;
②由底而上法;
③快速原型法;
④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
⑤“演示和讨论”方法。
(2)GIS 开发阶段
①系统调查分析
a. 需求调查与分析;
b. 可行性分析;
c. 系统分析。
②系统设计
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将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化为相应的实际的物理模型这是整个研制工作的核心。
③系统的维护
此阶段是把系统设计的成果付诸实施,实现能够使用的实际系统。
④系统的运行和维护
系统验收是系统实施的终结,系统维护是指在运行过程中,为适应环境和其它因素的各种变化,保证系统正常工作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12.GIS 元数据的基本概念与作用?
【答案】(1)元数据的概念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信息资源的编目信息,它通过描述资源的属性,使得使用者不需要直接浏览资源就获得资源的主要特征信息。
(2)元数据的作用:
①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空间数据,建立数据文档,并保证即使其主要工作人员离退时,也不会失去对数据情况的了解。
②提供有关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储、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空间数据。
③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能满足其需求做出正确的判断。
④提供有关信息,以便于用户处理和转换有用的数据。
13.空间数据库与一般数据库相比有哪些特点?
【答案】(1)空间数据库的概念
空间数据库是某一区域内关于一定地理要素特征的数据集合
(2)空间数据库的特点:
①数据量特别人,地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要用数据来描述各种地理要素,尤其是要素的空间位置,其数据量往往很大。
,还有大量的空间数据,即②不仅有地理要素的属性数据(与一般数据库中的数据性质相似)
描述地理要素空间分布位置的数据,并且这两种数据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③数据应用广泛,例如地理研究、环境保护、土地利用与规划、资源开发、生态环境、市政管理、道路建设等。
上述特点,尤其是第二点,决定了在建立空间数据库时,一方面应该遵循和应用通用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