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13土地资源学与土地利用规划学之土地利用规划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利用率
【答案】土地利用率是己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的比值,结果用百分数表示。影响因素主要有土地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与利用技术水平、生产关系与社会制度等。衡量土地利用率的主要指标有农业土地利用率、非农业土地利用率、垦殖指数、复种指数。
2. 公路用地规划
【答案】公路用地规划是指依据道路在地面上的位置及其形状和尺寸,依据交通运输任务、车辆行驶要求和沿线地形地质条件,按快速、经济和安全的原则,在规定的控制点(必经的地点)之间选定路线的布局并设定其位置,确定路线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的各项几何要素,进行道路的平面和立体交叉设计等。
3. 土地利用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规划是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发目标标,依据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合理的组织。是在土地利用的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各类用地的结构和布局进行调整或配置的长期计划。土地利用规划是根据土地开发利用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历史基础和现状特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对一定地区范围内的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利用和经营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的技术经济措施。
4. 土地利用需求量
【答案】土地利用需求量是指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分析影响土地利用各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而得出的规划期间各业用地的需求量和用地规模。土地利用需求量可分为农业土地需求量和建设用地需求量两大部分。土地利用需求量预测以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发展规划及人口发展规模为依据,对一定区域和一定时期内各业用地的需求量进行测算,弄清各业发展所需的用地数量以及各业用地之间的发展状况,为合理安排农业用地和非农业建设用地以及编制土地资源规划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5.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答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在一定规划区域和时段内,政府从长远利益出发,按照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等方面在时间和空间上做出的总体安排或部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宏观土地利用规划,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利用以及土地开发、整治、保护所作的综合部署和统筹安
排。
6. 可持续利用理论
【答案】可持续利用理论就是研究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及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它是一种立足于环境和自然资源角度提出的关于人类长期发展的战略和模式。
7. 城乡一体化规划体系
【答案】传统意义上的规划概念和规划层次己不适应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未来,城市地域也不单是传统意义上的建成区,城市密集区、城市连绵区内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意味着未来城市的概念将是包含着市、镇、乡、村的地域综合体,有必要对传统规划概念和层次进行变革。
8. 工业用地
【答案】工业用地是指独立设置的工厂、车间、手工业作坊、建筑安装的生产场地、排渣(灰)场地等用地。用地的形状和规模工业用地要求的形状与规模,小仅因生产类别小同而不同,且与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采用的运输方式、工艺流程和建筑层数有关。当把技术、经济上有直接依赖关系的工业组成联合企业时,如钢铁、石油化工、纺织、木材加工等联合企业,则需要很大用地。
二、简答题
9. 结合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主要观点及构想谈谈你自己的观点。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
(1)建立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核心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
未来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体系山以下5个层次构成:《土地管理法》、《土地利用规划法》、《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技术规范》、地方法规。
①《土地利用规划法》。以《土地管理法》为依据,整合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制定包括
,明确各层次规划的日的、任务、内容、深度以及编制和审各层次规划在内的《土地利用规划法》
批程序,明确相关法律责任和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以《土地利用规划法》为依据,从技术层面对各层次规划编制的目的、任务、内容、深度进一步细化,作为编制规划的依据。
③技术规范。根据工作需要,可以在《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办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针对不同层次的规划、不同地类的开发利用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
④地方法规。以国家的土地利用规划法规为基础,由地方政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与此同时,要作好与其他相关法规的衔接工作,避免相互冲突和矛盾。
(2)建立完善透明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体系
①进一步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各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法制教育,提高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增强管理人员依法行政、科学管理的能力。
②提高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的透明度,增强民主意识,建立专家咨询和公众参与机制,提高规划管理决策水平; 建立长效的规划公示制度,对规划的编制过程、规划内容以及规划调整及时向社会公众进行充分的展示和说明,认真吸纳公众意见。
③加大土地利用规划宣传力度,将规划成果和管理制度转化为简明、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通过各种媒介广泛宣传,强化社会公众特别是各级领导依法用地的法律意识。
④严格执法,建立规划实施监察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监督规划实施。
⑤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制度,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制定促进规划实施的相应措施; 适时调整规划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⑥建立规划实施激励机制,制定引导用地者依法、依规划合理用地的奖励机制,建立各种基金,用经济手段保障规划实施。
⑦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实时动态监控。
⑧建立与政府其他部门的协调机制,规划就是不断协调各方利益的决策过程。
(3)建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体系
①构建总体规划、专项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详细规划4级编制体系。
总体规划重点研究土地利用规划的战略性问题,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确定规划期内土地利用的主要指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空间布局,确定城镇体系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划分土地利用区,提出分区管制措施。
专项规划重点研究土地利用中的某一类问题。就土地部门而言,重点组织编制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开发规划、土地整理规划、土地复垦规划等,同时协助各部门编制好行业土地利用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重点研究如何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从用途、数量、质量三方面强化用途管制。建议在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加细,作为实施土地用途管制的法定依据。
详细规划重点研究如何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改造和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的可用性和土地生产能力,为项目建设提供技术和经济支持。
②加强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积极探讨在体制转型的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的科学性,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新形势下土地利用的多元目标。
③规范土地利用规划编制机构,进行规划资质评定,强化行业管理; 加快土地利用规划人才培养,建立土地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实现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规范化、法制化管理。
10.简述城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测的方法。
【答案】进行建设用地规模预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历史推断法。根据历史上不同时期各类建设用地扩展变化情况,结合当前实际,综合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