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方民族大学现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句型

【答案】句型就是句子的结构类型。根据句子的语词的不同类别、序列、搭配方式等等,汉语的句子类型可以分为主谓句、非主谓句、被动句、倒装句、兼语句、连动句等。句型研究是句法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2. 区别词

【答案】区别词是表示事物的特征和分类、只能修饰名词作定语、不能作谓语的词,又称为非谓形容词。区别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例如“慢性、急性、欧式、初级”等。

3.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4. 错别字

【答案】错别字是错字与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规范字典查不到的字; 别字又称

,指把甲字写成乙字。错别字也可简称错字,因为写“别”的也是写错的,通常所说的写“白字”

错字也包括写别字在内。

5. 异形词

【答案】异形词是指在普通话书面语中并存并用的同音(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同义(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和语法意义完全相同)而书写形式不同的词语。

例如:“笔画”和“笔划”、“按语”和“案语”、“唯一”和“惟一”等等。实际的使用当中,除了书写的差异之外,它们还有使用频率的不同,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6.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7. 义素分析

【答案】义素分析可以揭示出词语所代表事物之间的区别特征。义素分析的步骤一般是: ①要明确分析的对象;

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应的义素; ③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义素分析的作用是可以帮助我们准确地掌握、解释、理解语义,可以突出地显示词义之间的异同及联系。

二、简答题

8. 举例说明补语的类型和意义。

【答案】补语一般由谓词性词语充当,用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数量、时间、处所、可能性或者说明性状的程度。补语的类型及各类型的意义(语义指向)如下:

,是因“放”(1)结果补语结果补语是表示因动作、行为导致的结果,例如“他放跑了罪犯”

而“跑”了。结果补语常用的是形容词,少数用动词和动词短语。结果补语前头不用助词“得”。结果补语的语义指向并不是都是指向它的中心语,有的是指向主语或宾语。

(2)程度补语

程度补语数量很少,限于用“极、很”和虚义的“透、慌、死、坏、多”等,表示达到极点或很高程度,也可以用量词短语“一些、一点”表示很轻的程度。中心语主要是性质形容词,也可能用某些能前加“很”的动词。如:“心里痛快<极>了。”“我去好<一点>。”

(3)情态补语

表示由于动作、性状而呈现出来的情态。中心语和补语中间常用助词“得”。情态补语的作用有两种:有的用作描写,用状态形容词或谓语性短语; 有的用作评价,只用性质形容词。这两种补语的语义分别表示施事、受事、或动作的某种状态。如“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4)趋向补语

表示事物随动作而移动的方向,都用趋向动词充当。如“树林里跳<出>一只大老虎。”

(5)数量补语

数量补语是指表示动量意义的补语。有一种是动量补语,用表动量的量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次数,例如“看了几遍│走了一趟│看上几眼│打了我一下│跟他们会一会│好好聊一聊”。另外一种是时量补语,用表时间的量词和加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充当,或用“数量名”短语充当,用来表示动作持续的时间,也就是时量、时段,例如“住了三天│等了一个钟头”; 或者表

,例如“成立了五年了│挂了一天”示动作实现以后所经历的整段时间(时段)。

(6)时地补语(介词补语)

时地补语(介词补语)多用介词短语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和处所,包括表示动作终结的地点。如这事就出<在1949年>。

(7)可能补语

这种补语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可能补语有两种。一种用“得”或“小得”充当,表示有无

可能进行。如:“这东西晒<得>晒<不得>?”一种是在结果补语或趋向补语和中心语之间插进“得/

,表示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不可能实现。如“解决得<好>”,不”(轻声)“解决<不好>”。

9. 举例说明礼貌原则及其准则。

【答案】礼貌原则是指在交际中应遵从的社会礼貌规则,话语交际必须遵从这种社会规范,才能顺利进行。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准则:

(1)损益准则

要求说话人少发表损人利己的观点,而是尽量多使别人收益。

(2)褒贬准则

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对别人的贬低和对自己的褒扬,而尽量多褒扬别人多贬低自己。比如说《红楼梦》中北静王见到贾宝玉语言清朗,谈吐有致,对贾政说“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3)一致准则

要求说话人尽量减少与别人的观点、感情上的分歧,增加一致点。比如甲说:“他女朋友挺漂亮的! ”乙接话:“我也这么觉得。”就是遵循了一致准则。

10.语音的社会性质。

【答案】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反映出来:

(1)语音与意义的对应关系

,①同样一个意义,如“书”在不同的语言或者方言中就用不同的语音来表示,英语中是“book" ,

汉语中是"shu" ,所以用什么声音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②在同一种语言中,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如bi é这个音节在“别去、区别、别离、别针”等词语中所表示的意义各不相同。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如“头t óu ”和“脑袋n ǎodai ”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名称。如果有人不顾社会的约定俗成,擅自改动

,那么别人就听不懂他的话,也就词语的语音形式或任意赋予某一语音形式以不同的内容(意义)

无法达到同别人交际的目的。

(2)语音的系统性

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司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如汉语塞音中的不送气塞音(b )与送气塞音(p )分属两个不同的语音单位,"ba (爸)”中的“b ”与“pa (怕)”中的“p ”不同。英语塞音中的不送气音和送气音却算是同一语音单位。仅此一点,就可以看出两种语言的语音系统不一样。

11.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是什么?

【答案】1986年1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召开了全国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