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美术学院中国近现代文化史论之中国美术通史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洛神赋图
【答案】《洛神赋图》是著名画家顾恺之的作品,它是依据曹植的《洛神赋》而作。此图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人物安排疏密得宜,在不同的时空中自然地交替、重叠、交换,而在山川景物描绘上,无不展现一种空间美。画中的洛神含情脉脉,若往若还,表达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义,使人体验到顾恺之概括为“悟对通神”艺术主张的绘画表现。此图卷无论从内容、艺术结构、人物造形、环境描绘和笔墨表现的形式来看,都不愧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瑰宝之一。
2. 《韩熙载夜宴图》
【答案】《韩熙载夜宴图》是顾闳中唯一的传世作品,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夜宴图分为夜宴、观舞、休息、演乐、宾客酬应等五个场面,真实地描绘了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韩熙载纵情声色的夜生活,成功地刻划了韩熙载的复杂心境。该画构图严谨,人物造型秀逸生动,线条遒劲流畅,色彩明丽典雅,在技巧和风格上比较完整地体现了五代人物画的风貌,特别是韩熙战载的形象富有肖像画特点,堪称中国画史上的名作,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 三远
【答案】三远是山水画的三种取景法,即高远、深远、平远,是中国画特有的透视法。由北宋郭熙在其山水画论《林泉高致》中提出。“三远”论述了山水画创作中对于构图、透视原理的三种不同方法的视觉感受和绘画意境的诞生,对中国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贡献。
4.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5. 娄叡墓壁画
【答案】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雨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 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人间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
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6. 曹家样
【答案】“曹家样”是对曹仲达的画的称誉,概括了佛教艺术在最初传入的几个世纪里中外交融的艺术风格。曹仲达是来自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以画梵像著称,人称其“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谓之“曹衣出水”,即运用稠密的细线表现薄质贴身衣褶,有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
7. 《孝子画像石棺》
【答案】《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8. “外师造化”
【答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是指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是指画家应以大自然为师。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二、简答题
9. 说出敦煌、炳灵寺、云冈、龙门四大石窟的开凿年代。
【答案】(1)敦煌莫高窟,地处河西走廊西端,是古代关中通往西域的咽喉。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至元代,历经11个朝代不断修造而成。
(2)炳灵寺石窟,位于黄河之滨的小积石山,开凿在大寺沟西侧的悬崖峭壁上,距甘肃永靖西南约40公里。始于十六国时的西秦,北魏、隋、唐续有开凿,宋元以后有过补塑和彩绘。
(3)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西郊17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元年至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而衰落。
(4)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13公里处伊水河畔,开凿在东西二山上,又称伊阙石窟,开凿于北魏迁都洛阳后至唐贞观、天宝年间。
10.中国古代文人画的审美趣味是什么? 请举例说明。
【答案】“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萌芽于唐,兴盛十宋元,发展于明清。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1)审美情趣
文人画的审美情趣的根本特点在于“不求形似”,“以形写神”,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
寓意抒情。他们标榜“士气”、“逸品”,崇尚品格,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很重视文学、书法修养和画中意境的缔造。
(2)典型例子
王维,是典型的文人画代表,他既是著名诗人,同时又是影响深远的山水画家。王维以诗入画,创造出简淡抒情的意境。他的艺术比之常人带有更强烈的情感色彩和复杂的精神内涵,他以山水寄恨,其内心深处的难言之痛与愤慈抑郁,均借画笔曲折地反映出来。
11.简述董其昌的“南北宗论”。
【答案】董其昌是明代后期著名书画家、艺术理论家,在系统总结文人画历史经验的过程中,推出了以纯化文人画为宗旨的“南北宗论”。
(1)含义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按绘画创作方法和画家出身把山水画作南、北分野,将水墨渲染画法的文人画家比作南宗,视青绿勾填画法的职业画家为北宗。
(2)内容
①山水画自唐代以来就分为南宗和北宗。
②南宗高于北宗。
③绘画艺术发展史上最根本的问题是形式的因素(皴法、线纹、水墨渲染、着色等)的继承与演变。
(3)优缺点
①北宗画
a. 优点
北宗画刚猛有魄力,使人振奋。
b. 缺点
第一,不含蓄,外露而缺乏内蕴。
第二,刚硬的线条缺乏弹性,不易变化,难以写出其韵致。
第三,缺乏远的感觉,乏苍莽之气。
②南宗画
a. 优点
南宗画的优点是重天趣,柔润而有韵致,笔墨多变化而含蓄,内蕴丰富。
b. 缺点
魄力不足,柔弱,缺乏庄严气象,尤其是其后学者,全无骨力,一片瘫软。
(4)意义
作为董其昌美学核心的“南北分宗说”,事实上是启发和帮助了后人在绘画美学上分清两种不同笔墨效果和不同的审美情趣,从理论上分清了文人画和非文人画的不同内涵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