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人力资源管理(跨学科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思考题
1. 职位说明书由哪些部分组成? 如何编写职位说明书? 编写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一般来说,一份内容比较完整的职位说明书包括以下几个具体的项目,即职位标识、职位概要、履行职责、业绩标准、工作关系、使用设备、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任职资格、其他信息。
(1)职位标识好比职位的一个标签,让人们能够对职位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一般包括以下几项内容:职位编号、职位名称、所属部门、直接上级和职位薪点。
职位名称确定时一应当简洁明确,尽可能地反映职位的主要职责内容,让别人一看就能够大概知道这一职位主要是干什么的,职位名称中还要反映出这一职位的职务。
(2)职位概要是要用一句或几句比较简练的话来说明这一职位的主要工作职责,要让一个对这一职位毫无了解的人一看职位概要就知道它大概要承担哪些职责。
描述时一般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要按照动宾短语的格式来描述; 要准确地使用动词。
(3)履行职责就是职位概要的具体细化,要描述出这一职位承担的职责以及每项职责的主要任务活动。履行职责就是职位概要的具体细化,要描述出这一职位承担的职责以及每项职责的主要任务活动。
在排列职责时有两个原则:按照这些职责的内在逻辑顺序进行排列; 按照各项职责所占用的时间多少进行排列。
(4)业绩标准就是职位上每项职责的工作业绩衡量要素和衡量标准。
(5)工作关系是指某一职位在正常工作的情况下,主要与企业内部哪些部门和哪些职位发生工作关系,以及需要与企业外部哪些部门和人员发生工作关系。
(6)使用设备就是工作过程中需要使用的各种仪器、工具、设备等。
(7)工作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包括工作的时间要求、工作的地点要求、工作的物理环境条件等。
(8)任职资格; 罗杰提出了七项基本内容:体貌特征; 成就; 一般智力; 特殊能力; 兴趣; 性格; 特殊的工作环境。
(9)其他信息; 这属于备注的性质,如果还有其他需要说明但是又不属于职位描述和职位规范范围的,可以在其他信息中加以说明。
2. 可变薪酬有哪些类型?
【答案】可变薪酬又称为激励薪酬、绩效薪酬,是指企业按员工、团队、部门或者企业的绩效为依据而支付给员工个人的薪酬。可变薪酬的目的在于,通过将员工的薪酬与绩效挂钩,鼓励员工为企业、部门或者团队的绩效做出更大的贡献。可变薪酬有很多类型,根据支付对象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个体可变薪酬与群体可变薪酬。
(1)个体可变薪酬
个体可变薪酬是指主要以员工个人的绩效表现为基础而支付的薪酬,这种支付方式有助于员下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绩效水平,但是由于它支付的基础是个人,因此不利于团队的相互合作。个体可变薪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计件制
它是根据员工的产出水平和对应的工资率来支付相应的薪酬。在实践中,最简单的计件制往往采用直接计件制。为了鼓励员工为企业多做贡献,企业更多使用的是差额计件制,就是说对于不同的产出水平分别规定不同的工资率,依此来计算报酬。差额计件制主要有泰勒计件制和梅里克计件制两种形式。
②工时制
工时制是根据员工完成工作的时间来支付相应的薪酬。
标准工时制也有两种变形:哈尔西50-50奖金制和罗恩制。
③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就是指根据员工的绩效考核结果来支付相应的薪酬。由于有些职位的工作结果很难用数量和时间进行量化,不太适用卜述两种方法,因此就要借助于绩效考核的结果来支付可变薪酬。绩效工资有三种主要的形式:一是绩效调薪; 二是绩效奖金; 三是特殊绩效认可计划。
(2)群体可变薪酬
群体可变薪酬指以团队或企业的绩效为依据来支付薪酬。群体可变薪酬的好处在于它可以使员工更加关注团队和企业的整体绩效,增进团队的合作,从而更有利于整体绩效的实现。在新经济条件下,由于团队工作方式日益重要,因此群体可变薪酬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它也存在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容易产生“搭便车”的行为,因此还要辅以对个人绩效的考核,群体可变薪酬绝不意味着进行平均分配。群体可变薪酬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利润分享计划
利润分享计划指对代表企业绩效的某种指标(通常是利润指标)进行衡量,并以衡量的结果为依据来对员工支付薪酬。
②收益分享计划
收益分享计划是企业提供的一种与员工分享因生产率提高、成本节约和质量提高等而带来的收益的绩效奖励模式。常见的收益分享计划有斯坎伦计划与拉克计划。
③员工持股计划
员工持股计划是针对员工个人来实行的,员工持股计划是长期激励计划的一种主要形式,长期激励计划关注的是超过一年以上绩效的反映。
3. 人力资源管理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政策、制度和管理实践,以吸引、保留、激励和开发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员工潜能,进而促进组织目标实现的管理活动。
人力资源管理是人事管理的继承和发展,它视员工为第一资源,以人为中心,管理的日的是
组织和员工利益的共同实现,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从企业战略角度出发,协调企业各个部门来对人进行管理,从而实现组织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功能有:吸纳功能、维持功能、开发功能、激励功能。
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有两个层次:最终目标和具体目标。人力资源管理的最终目标要有助于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其具体目标有包括:保证价值源泉中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为价值创造良好的的人力资源环境; 保证员工价值评价的准确有效; 实现员工价值分配的公平合理。
4. 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答案】可将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划分为四大类:专业知识、业务知识、实施能力和思想素质。
(1)专业知识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掌握与人力资源管理所承担的各类职能活动有关的知识,具备设计和制定各种人力资源制度、方案及政策的能力,专业知识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下作的基础,也是他们区别于其他管理人员的重要标志。
(2)业务知识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了解本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熟悉本企业所开展的业务,从表面来看,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与公司的业务并没有直接的联系,但人力资源管理的各种制度、政策和活动涉及公司所有部门和员工,如果对公司的业务一无所知,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就缺少针对性,出台的各种制度也会脱离公司的实际。
(3)实施能力主要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推行和实施各种人力资源制度及方案的能力,对于成功的人力资源管理来说,制度和方案的制定只是一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实施,离开了实施,再好的制度也不过是空谈,因此具备较强的实施能力也是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所必需的。
(4)思想素质指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品质。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其他管理,在组织中的性质比较特殊,它所做的决策大多涉及员工的切身利益,掌握的信息也关系到企业和员工的秘密,因此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要以公正的态度来进行工作,不能将个人因素牵扯进工作,工作中要遵守职业道德,不能违背职业操守。
二、案例分析题
5. A 公司的薪酬改革
[1].小工的薪酬改革的思路是否有误? 程序是否不对?
[2].小王的薪酬改革遇到以上困难与矛盾,请帮助小王摆脱困境。
[3].小王的岗位评价方案有何缺陷? 请提出修改意见。
[4].请结合本案例,分析企业应该如何实施薪酬改革。
【答案】[1].(1)小王的薪酬改革思路有误对管理、技术、服务人员,小土提出的薪酬设计思路如下:①由以人定薪转变为以岗定薪。分配的依据以岗位为基础,工资充分体现岗位的价值,等于把岗位拍卖给了员工。
②同岗同酬、岗变薪变。在什么岗位享受子}一么岗位工资,同岗同酬、岗变薪变,充分体现多劳多得,不劳不得。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