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大气物理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光化学烟雾【答案】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
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2. TCA 循环
【答案】TCA 循环又称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是指柠檬酸通过酶促反应途径,最后形成草酰乙酸,与丙酮酸持续转变成的乙酰辅酶A 生成柠檬酸,再进行新一轮的生物转化的循环途径。
3. 半数有效剂量(浓度)
【答案】半数有效剂量(浓度)是指毒物引起受试生物的半数产生同一毒作用所需的毒物剂量(浓度)。数值越小,受试物质的毒性越高,反之,则毒性越低。半数有效剂量或半数有效浓度,若以死亡率作为毒作用的观察指标,则称为半数致死剂量或半数致死浓度
4. 次生矿物
【答案】次生矿物是指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却有所改变。通常根据其性质与结构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酸盐类。
二、简答题
5. 简述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
【答案】大气污染物的汇的机制如下:
干沉降
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或与植物、建筑物或地面(土壤)相碰撞而发生的沉降。这种沉降存在着两种机制:
a. 通过重力对颗粒物的作用,使其降落在土壤、水体的表面或植物、建筑物等物体上。沉降速率与颗粒物的粒径、密度、空气运动黏滞系数等有关。
b. 粒径小于
湿沉降
湿沉降是指通过降雨、降雪等使颗粒物从大气中去除的过程。它是去除大气颗粒物和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有效方法。湿沉降也可分雨除和冲刷两种机制。
化学去除
污染物在大气中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其他气体或粒子而使原污染物在大气中消失的过程。的颗粒,即Aitken 粒子,它们靠Brown 运动扩散,相互碰撞而凝聚成较大的颗粒,通过大气湍流扩散到地面或碰撞而去除。6. 镉的环境分布和污染来源?并简述镉对人体的毒性。
【答案】(1)镉的环境分布和污染来源
地壳中镉的丰度仅为20mg , 通常与锌共生,最早发现镉元素就是在
矿中含镉浓度最高,所以炼锌过程是环境中镉的主要来源。在冶炼
的工业用途很广,主要用于电镀、增塑剂、颜料生产、
时,常将含镉量高达
含有少量镉。
(2)镉对人体的毒性
矿中。在时也会排放出镉。镉和电池生产等。电镀厂在更换镀液的废镀液排入周围水体中。另外,在磷肥、污泥和矿物燃料中也
镉的生物半衰期长,从体内排出的速率十分缓慢,容易在体内的肾脏、肝脏等部位积聚,对人体的肾脏、肝脏、骨骼、血液系统等都有较大的损害作用,
还能破坏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
镉对骨质的破坏作用在于它阻碍了钙的吸收,
导致骨质松软。
镉对肾脏的损害作用主要是由于其蓄积在肾表皮中导致输尿管排出蛋白尿。
镉是剧毒性金属,急性镉中毒会给人体造成严重的损害,体征表现在高血压、肾损伤、睾丸组织和红血球细胞破坏等。
7. 简述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
【答案】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及其组成和相互转化规律如下:
(1
)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
Whitby
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按这个模型,可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 )核模
’和粗粒子模
(2)三模态转化规律
爱根核模主要由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所构成;
积聚模中的颗粒物多为二次污染物,其中硫酸盐占
细粒子;
粗粒子模的粒子称为粗粒子,多为机械过程所产生的扬尘、液滴蒸发、海盐溅沬、火山爆发和风沙等一次颗粒物,组成与地面土壤十分相近。爱根核模易于相互碰撞凝结成大粒子而转入积聚模,但是细粒子与粗粒子之间一般不会相互转化。以上,与爱根核模的颗粒物合称为积聚模
三、论述题
8. 阐述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答案】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某些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距离迁移并能长久存在于环境而不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2)“三致”化学污染物
致突变
能够直接损伤DNA 或产生其他遗传学效应而使基因和染色体发生改变的外来化学物质称为遗传毒物,又称致突变物或诱变剂。
致癌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