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大气物理研究所838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2. 电动力修复法

【答案】电动力修复法是指将电极插入受污染的地下水及土壤区域,施加直流电,形成直流电场。污染物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迁移、电渗析流或电泳的方式离开土壤向两极迁移,最终富集在电极区得到集中处理或分离的环境修复方法。

3. 二次污染物【答案】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有硫酸雾、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光化学氧化剂等,在水体和土壤中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农药及一些有机物经生物降解、光解、水解及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的产物。

4.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答案】是指通过各种环境介质(大气、水、生物体等)能够长距离迁移并长期存在于环境,具有长期残留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具有严重危害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质。

二、简答题

5. 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是什么?【答案】三种主要温室气体分别是:

(1)水蒸气

大部分的自然温室气体是水蒸气,它导致了地球上约的温室效应(不包括云)

;水蒸气为最大的温室气体,其高出二氧化碳近两个数量级,但其受高度、韩度的影响较大,受水域和季风的气候影响也较大;绝对湿度大的海洋性气候受人工排放的温室气体影响不明显,海拔较高、高纬度、干旱地区等绝对湿度较低的地区受人工温室气体的影响较大。

(2)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约占的温室效应,矿物燃料的燃烧是大气中的主要来源。同时,地球表面植被的日趋减少,也降低了植物对的吸收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原料,它的增加可以增加光合产物,无疑对农业生产有利。同时,它又是具有温室效应的气体,对地球热量平衡有重要影响。

(3)甲烷

甲烷约占的温室效应。甲烷多属天然排放,自然界的生物厌氧分解作用本来就会排

排放因素则有放甲烷,如水体流动性不高的湖泊、湿地等均有较高贡献。而人为活动造成的

自然水体中甲烷结构式受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的污染、农业畜牧活动及工业制造程序等。

6. 在自然修复过程中,需要的环境条件有哪些?

【答案】微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作用清除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或是使污染物无害化的过程。它包括自然和人为控制条件下的污染物降解或无害化过程。在自然修复过程中,利用土著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质,但需要有以下环境条件:

(1)有充分和稳定的地下水流

任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水资源,充分、稳定的水分供给是前提。

(2)有微生物可利用的营养物

自然修复过程中,微生物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供足够微生物使用的营养物质,有利于自然修复过程的进行。

(3)有缓冲

环境的

然修复影响较小。

(4)有使代谢能够进行的电子受体

土壤中污染物氧化分解的最终电子受体的种类和浓度极大地影响着污染物降解的速率和程度。的能力能力之后,就比较稳定,对自值对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影响很大,环境有缓冲

7. 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是什么?并分别加以说明。【答案】(1)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水体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繁多、组成复杂

,现代分析技术难以分别测定它们的含量。因此,只能利用它们共同的特点,

用一些指标间接反映水体中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常见的指标有溶解氧、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

(2

)水中有机污染物常见指标分析

溶解氧

空气中的分子态氧溶解在水中称为/家翁。水中的熬輕翁的含量与空气中氧的分压、水的温度都有密切关系。

生化需氧量

即BOD ,是指在一定期间内,微生物分解一定体积水中的某些可被氧化物质,特别是有机物质,所消耗的溶解氧的数量。

化学需氧量

众学署翁量COD 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

总有机碳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总需氧量

总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的表示。

三、论述题

8. 阐述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

【答案】当前世界范围最关注的化学污染物有:

(1)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某些人工合成或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它们能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长距离迁移并能长久存在于环境而不降解的有机污染物。

(2)“三致”化学污染物

致突变

能够直接损伤DNA 或产生其他遗传学效应而使基因和染色体发生改变的外来化学物质称为遗传毒物,又称致突变物或诱变剂。

致癌变

具有诱发肿瘤形成能力的化学污染物即为化学致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