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623管理学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论述题
1. 计划编制包括哪几个阶段的工作?
【答案】计划编制本身也是一个过程。计划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但管理人员在编制任何完整的计划时,实质上都遵循相同的逻辑和步骤。这个逻辑可用图来描述。
图 计划编制的步骤
(1)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决策工作的主要任务。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目标为组织整体、各部门和各成员指明了方向,描绘了组织未来的状况,并且作为标准可用来衡量实际的绩效。计划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将决策所确立的目标进行分解,以便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活动环节,并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个阶段的目标。
(2)认清现在。认识现在的目的在于寻求实现目标的途径。认清现在不仅需要有开放的精神,将组织、部门置于更大的系统中,而且要有动态的精神,考查环境、对手与组织自身随时间的变化与相互间的动态反应。
(3)研究过去。研究过去不仅是从过去发生过的事件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更重要的是探讨过去通向现在的一些规律。演绎法和归纳法是探求事物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方法。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的重要前提条件。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对前提条件认识越清楚、越深刻,计划工作越有效,而且在于组织成员越彻底地理解和同意使用一致的计划前提条件,企业计划工作就越加协调。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包括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评估计划和选定计划等三个内容。拟定可行性行动计划要求拟定尽可能多的计划。在评估行动计划时,要注意四点:①考察每一个计划的制约因素和隐患; ②用总体效益的观点评估计划; ③既考虑有形的可以用数量表示的因
素,又要考虑无形的不能用数量考虑的因素; ④动态考察计划的效果,进行利益一损失比较分析。
(6)制定主要计划。拟定主要计划就是将所选择的计划用文字形式正式地表达出来,作为一项管理文件。拟写计划要清楚地确定和描述“SW1H' ,的内容。
(7)制定派生计划。基本计划需要派生计划的支持。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编制预算,一方面是为了使计划的指标体系更加明确; 另一方面是企业更易于对公}一划执行进行控制。
2. 在冲突处理中,选择“回避”“妥协”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答案】处理冲突的方法很多,其中包括回避和妥协。在选择某一种处理冲突的策略的时候,时机的选择和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在冲突处理中,选择“回避”“妥协”最佳时机的具体内容如下:
(1)回避策略的实施多发生在当冲突不是很激烈,并且没有造成重大后果的时候。如果说某一个冲突并没有公开化,只是潜在的冲突,并且可以预见,这种冲突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那么,对这种冲突的处理就可以采取回避的态度。另外,如果可以预见,当管理者强行介入冲突双方有可能导致冲突加剧的时候,也应该采取回避的策略。采取回避策略的最佳时机就是冲突己有苗头,但是还没有激化,如果强行进入可能导致冲突迅速激化,并且可以预测这种冲突不会给公司带来十分重大的负面影响的时候,公司需要采取回避策略。
(2)妥协策略的适用情况。当冲突已经不可调和,并且如果允许冲突的进一步发展必将给公司带来重大损失的时候,应该及时的采取妥协的策略处理冲突。对于一些涉及到公司的重要人员、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时候,特别是冲突的双方势力或重要性都很大的时候,解决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妥协的策略。采取妥协策略的时候,容易受到一些和被奖励人员同等地位人的勒索。这需要公司的相关管理人员在策略实行的时候,进行充分的沟通,确保变革的顺利进行。
3. 决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案】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
(1)环境因素
①环境的稳定性。在环境比较稳定的情况下,组织过去针对同类问胚所做的决策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因为过去决策时所面临的环境与现时差不多。这种情况下的决策一般由组织的中低层管理者进行。
②市场结构。如果组织面对的是垄断程度较高的市场,决策重点通常在于如何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而在竞争性的领域,激烈的竞争容易使组织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思想。
③买卖双方在市场的地位。在卖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组织自身的生产条件与生产能力。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组织所做的各种决策的出发点是市场的需求情况,市场或用户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2)组织自身的因素
①组织文化。在保守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会在决策之前预见到带来变化的行动方案将遇到很
大阻力。旨在维持现状的行动方案被最终选出并付诸实施. 进一步强化了文化的保守性。在进取型组织文化中决策者选定的是给组织带来变革的行动方案。
②组织的信息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决策效率的影响上。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组织决策者通常掌握着较先进的决策手段。
③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模式。对一个组织而言,对环境的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对环境的应变方式趋于稳定,形成组织对环境特有的应变模式。
(3)决策问题的性质
①问题的紧迫性。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非常紧迫,急需处理,则这样的决策被称为时问敏感型决策。对决策速度的要求高于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决策涉及的问题对组织来说不紧迫,组织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应对,则这样的决策可被称为知识敏感型决策,因为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对决策质量的要求必然提高。
②问题的重要性。重要的问题可能引起高层领导的重视,决策可得到更多力量的支持。
(4)决策主体的因素
①人对待风险的态度。人们对待风险的态度有三种类型:风险厌恶型、风险中立型和风险爱好型。决策者对待风险的不同态度会影响行动方案的选择。
②个人能力。决策者个人能力对决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决策者对问题的认识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上。
③个人价值观。组织中的任何决策既有事实成分,也有价值成分。个人价值观通过影响决策中的价值成分来影响决策。
④决策群体的关系融洽程度。决策是由群体做出的,群体的特征也会对决策产生影响。在关系融洽的情况下,较好的方案容易获得通过。
4. 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是什么? 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答案】成为有效的全球化管理者,其必须具备四种关键知识与能力,即国际商务知识、文化适应能力、视角转换能力和创新能力。
(1)国际商务知识
国际商务知识至少包含三层含义:
①对管理者所负责的所有国家或地区的一般环境因素的深入了解,如政治、法律、文化、经济、历史等;
②对管理者所负责的业务的任务环境因素的深入理解,如竞争对手、顾客、供应商、销售商等;
③深入理解一般环境和任务环境对市场和商朴活动的影响,并能够有效地开展一系列的管理活动。
(2)文化适应能力
文化适应能力也是管理者处理压力能力的一种。不同文化会产生管理上的各种压力,这要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