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江苏师范大学法律与公共事务学部623管理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何谓管理? 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答案】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其理解要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而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可以调用的资源通常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等。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织的原因。

2. 管理者可以采取哪些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答案】管理者可以采取下列办法来改善组织及其成员的伦理行为:

(1)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管理者可通过审查申请材料、组织笔试和面试以及试用等阶段的招聘过程将低道德素质的求职者挡在门外。另外,招聘还有助于管理者了解求职者的个人道德发展阶段、个人价值观、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2)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员工对道德是什么认识不清,这显然对组织不利。确立道德准则可以缓解这一问题。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道德准则既要相当具体以便让员工明白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来从事工作、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也要相当宽泛以便让员工有判断的自由。管理者对道德守则的态度(是支持还是反对),以及对违背者的处理办法对道德守则的遵守效果有重大影响。

(3)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在道德方面的领导作用做比说更重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高层管理人员在言行方面是员工的表率;

②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通过奖惩机制来影响员工的道德行为;

③高层管理者要勇于承担责任。

(4)设定工作目标

员工应该有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如果目标对员工的要求不切实际,即使目标是明确的,也会产生道德问题。在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下,即使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也会感到迷惑,很难在道德和目标之间做出选择,甚至有时为了达到目标而不得不牺牲道德。而明确和现实的目标可以减少员工的迷惑,并能激励员工而不是惩罚他们。

(5)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采取各种方式(如开设研修班、组织专题讨论会等)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显著改变其道德行为; 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 道德教育增强了有关人员对商业道德问题的认识。

(6)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

如果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人们为了取得结果,就会不择手段,从而有可能产生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在对管理者的评价中,不仅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经济成果,还要考察其决策带来的道德后果。

(7)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有不道德行为的人都有害怕被抓住的心理,被抓住的可能性越大,产生不道德行为的可能性越小。有正常思维的员工都是不愿轻易去冒道德风险的。根据组织的道德守则来对决策和管理行为进行评价的独立审计,是发现不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

(8)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正式的保护机制可以使那些面临道德困境的员工在不用担心受到斥责或报复的情况下自主行事。

综上所述,高层管理人员可以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单个措施的作用可能是有限的。但若把它们综合起来,就很可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3. 什么是管理伦理的价值与成木?

【答案】(1)管理伦理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潜在准则。管理伦理包括两个部分:内部伦理和外部伦理。管理伦理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的获取也需要一定的成本。

(2)管理伦理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①管理伦理是由管理活动和管理系统的内在要求决定的。管理与伦理之所以能够结合,关键不在于伦理学能够为管理学提供什么,而是由于管理与伦理具有可通约性一一管理本身内在地具有伦理性质,在于管理本身具有道德性。管理伦理就是管理的内在道德和外在道德两个方面双向

互动的有机统一。

②管理与伦理具有同质性。伦理是人类对自我内在管理的建构活动,实质上是人类对自我的一种内在管理,因为它所指向的是人类自我的内部世界,是人类对自我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规范、设计和引导,因此,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管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所实施的道德管理方式,是“特殊的社会管理方一式”。伦理以“应当”为目的,调节和维系着社会生活秩序,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管理作用。虽然在管理所特有的活动空间之中,其模式亦可多种多样,但其最佳的管理方式无疑是符合社会伦理要求的管理。这就使管理与伦理有了契合的可能性,使二者有可能统一起来。

③成功有效的管理是体现人性的伦理管理。管理虽然是一种社会协调方式,但却渗透着一种内在的人文精神。管理的伦理属性要求管理实践必须做到管理与伦理的内在契合,成功有效的管理必须是符合价值追求的伦理管理,管理与伦理应该相互统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管理伦理突显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只有这种符合人的价值追求的管理,才是管理的精神实质之所在,也只有这种蕴含人文精神的人性化管理,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使管理的科学属性得到张扬。

(3)企业为了坚持管理伦理也要付出一定的成本。管理伦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①侵蚀公司的利润。有些管理伦理需要公司承担起社会责任,如保护环境,限制废物、废气的排放,这些活动需要企业拿出一部分资金来支持,这就侵蚀了公司的总体利润。②如果公司在不违反法律但违反管理伦理的情况下,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那么这部分的收益也可以称为公司的管理伦理成本。虽然坚持相关的管理伦理会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从长远的角度看,并不违背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如果企业能够很好地坚持管理伦理,必然能够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得到供应商、零售商、管理者、员下的认同,从而获得良好的商誉,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打造自己品牌,获得超额利润。因此,企业不应该为了逃避少量的成本,而错失长期发展的前景。

4. 知识经济正悄然向我们走来。德鲁克指出,知识,特别是有关协调的知识正变为“关键的经济资源”,甚至是“今天唯一重要的资源’,,“传统的生产要素一一土地、劳动和资本没有消失,但它们己变成第二位的,假如有知识,人们便很容易地得到传统的生产要素。”不管人们是否己经认识到,知识经济正逐渐取代工业经济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特征。

请回

【答案】

(1)从企业组织分析的角度来看,知识经济的基本特点有哪些表现?

(2)分析知识逻辑企业制度的特征。

(3)描述知识经济背景下的网络组织的特征。

答:“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型的富有生命力的经济形态; 工业化、信息化和知识化是现代化发展的二个阶段; 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教育、文化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的先导产业,教育和研究开发是知识经济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