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610新闻史论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3

  摘要

一、词语解释

1. 新闻本源

【答案】关于新闻的本源间题主要有事实论和信息论两种解释:①事实论,认为客观存在的一定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形态,新闻是对事实的反映。②信息论,认为传播形态的新闻,其本源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信息,新闻不过是以新闻方式对一定事实信息的反映。从本质上看,事实论与信息论是统一的; 事实论是更根本的解释。新闻传播的信息来源于新闻事实,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信息论解释则具有更直接的意义,而且信息论解释史能说明新闻由本源态向传播态转化的内在机制。综合来看,新闻的本源可以归结为客观存在的事实,即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2. 中央通讯社

【答案】中央通讯社1924年4月1日创立于广州,直属于国民党中央党部,也称为国民党中央宣传部新闻科。1927年随北伐军迁至汉口。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后,蒋汪合流,中央通讯社于1928年迁往南京,与1927年6月巧日在南京创办的蒋介石系统的中央社合并。初创时期的中央社规模很小,播发稿件不多,内容贫乏,质量不高,报刊很少刊载。1932年5月,中央社不得不进行改组,提出“工作专业化”、“业务社会化”、“经营企业化”三大方针。由国民党中宣部秘书萧同兹担任社长,网罗人才,充实编采队伍,并装设当时最先进的收发报机,自行收发电讯。从此,中央社规模迅速扩大,除南京总社外,还先后在上海、汉口、北平等地建立分社。到抗战爆发前夕,中央社已在国内设立分社、办事处34处,在国外设立机构4处,每天播发中文电讯稿8000至1.2万字,向全国250家报纸供应新闻稿。此外,中央社还与美联社、路透社、塔斯社、哈瓦斯社、合众社等外国通讯社签订合约,交换新闻稿。这些通讯社的电讯,均由中央社抄收转发至国内各地。这样,中央社既垄断了新闻来源,又拥有无线电收发新闻的专用权和最先进的设备,国而迅速成为私营通讯社无法匹敌的国家通讯社。

3. “两报一刊”

【答案】“两报一刊”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的《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两报”是指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中央军委机关报《解放军报》,“一刊”是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杂志。文革中,“两报一刊”成为制造舆论的重要阵地。从1967年11月开始,《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就联名发表社论、文章,这些社论和文章往往经过毛泽东的亲自审定,毛泽东的一些最新指示也主要通过这些社论和重要的文章公之于世,这些社论不仅全国各地的报刊要全文转载,广播电台也要全文广播,塑造、影响了文革时代的文风。

4. 二网融合

【答案】“三网融合”又称三网合一,是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表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