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生理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运用不同人格流派的观点,分析自己的人格及其形成过程,要求至少涉及三种人格理论范型。
【答案】(1)不同的人格流派
①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古典精神分析学派
弗洛伊德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认为人格是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将意识分为无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无意识的概念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乃至整个精神分析学说的基石。此外,他提出了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三部人格结构,以性心理为主线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并将人格发展分为:口腔期、肛门期、性蕾期、潜伏期和生殖期五个不同的阶段。
②以奥尔波特、卡特尔等人为代表的特质沦学派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测评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特质流派假定个体的人格是某种相对稳定的东西,主张用多个基本的特质来描述人的人格,每个特质都是对立两端联系起来所构成的一个个体差异的维度,任何人都在这个维度上有一个确定的位置,有的人得分低,有的人得分高,但大多数人处于中间部分。
③以华生、斯金纳与班杜拉等人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学习论学派
行为主义流派忽视遗传因素对人格形成的作用,而强调后天环境影响对人格的决定意义,其基本特点:第一,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动物和人的行为;第二,行为主义流派着重从后天学习的角度探讨人格的形成机制;第三,行为主义流派在方法论上强调客观性和科学性,一般采用严谨的实验研究方法。
④以马斯洛、罗杰斯等人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学派
人本主义流派是以反抗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的姿态出现的。人本主义流派意图创立一门研究人类的积极本性的心理学,他们把研究的注意力集中在许多年来一直被忽视了的领域,即心理健康的、技能健全的人类有机体。
(2)人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生物遗传因素。诸多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在人格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格的许多特性都有遗传的可能性。
②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
③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家庭对子女的教育作用,父母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教育孩子,使他们逐渐形成某些人格特质。
④早期童年经验。人生早期所发生的事情对人格的影响。一般来说,幸福的童年有利于儿童发展健康的人格,不幸的童年也会使儿童形成不良的人格。
⑤学校教育因素。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教师、学生班
集体、同学与同伴等都是学校教育的元素,是人格社会化的主要场所。
⑥自然物理因素。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等这些物理因素都会影响到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气温也会提高某些人格特征的出现频率,如热天会使人烦躁不安。
⑦自我调控因素。自我调控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人格的各个成分进行调控,保证人格的完整统一与和谐。
综上所述,人格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是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各个因素对人格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不同的作用。遗传决定了人格发展的可能性,环境决定了人格发展的现实性,其中教育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自我调控系统是人格发展的内部决定因素。
二、简答题
2. 简述各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各个情绪理论的主要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情绪的解释中是否重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①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而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②坎农—巴德情绪理论、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都在重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的同时,更为关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2)认为情绪产生的过程不同
①詹姆斯一兰格情绪理论忽视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认为刺激情境首先引起身体反应,人对身体反应觉知后产生情绪经验;
②坎农一巴德情绪理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将信息同时传至大脑与身体,在身体产生生理反应的同时,大脑觉知到刺激情境的性质产生情绪经验;
③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大脑觉知到外界刺激信息,对其进行认知加工,从而动员一系列的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这时情绪被唤醒了;
④拉扎勒斯的认知一评价理论认为大脑对外界信息进行认知加工,了解环境中刺激事件的意义,产生情绪反应,之后人们还需要通过大脑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与自身的关系. 从而进一步地来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3)认为认知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不同
①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与坎农—巴德情绪理论忽视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作用,而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和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则非常注重认知在情绪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②沙赫特的两因素情绪理论认为情绪状态是由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在大脑皮层中整合的结果,其中认知过程是对过去经验的回忆和对当前情境的评估,在由两因素情绪理论转换而来的唤醒模型中,其核心成分是认知,认知比较器把当前的现实刺激与存储在记忆中的过去经验进行比较,当知觉分析与认知加工间出现不匹配时,认知比较器就产生信息,动员一系列生化和神经机制,释放化学物质. 改变脑的神经激活状态,使身体适应当前情境的要求,此时情绪被唤
醒了;
③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认为在情绪活动中,人们需要不断地评价刺激事件和自身的关系。这种评价包括初评价、次评价和再评价三个层次。这种评价使人产生某种情绪并调整其情绪和行为反应。
3. 简述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
【答案】长时记忆中的遗忘理论主要有衰退理论、干扰理论、提取失败理论和压抑理论。 (1)衰退理论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衰退理论接近于常识,但无法用实验来证明衰退理论,目前我们只能肯定:衰退是感觉记忆和维持性复述被阻断时的短时记忆信息丧失的一个重要原因。
(2)干扰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再现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之故。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干扰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倒摄抑制和前摄抑制。
(3)提取失败理论是从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看的。提取失败理论认为,遗忘是一时难以提取出欲求的信息。一旦有了正确的线索,经过搜寻,所要的信息就能被提取出来。“舌尖现象”一一这种明明知道某件事,但就是不能回忆出来的现象,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点。
(4)压抑理论认为,遗忘是因为我们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推出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太有损于自我。也就是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