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一).... 2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二).. 10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三).. 18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四).. 25

2017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题库(五).. 33

一、简答题

1. 人如何在二维空间中判断声源的方位?

【答案】在三维空间中听觉系统判别声源的方位决定于3个子系统:

(1)根据双耳差别线索决定其水平位置。水平雨上的声源定位主要是用双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听者正前方的声源(0方位角)在两耳产生的波形几乎是一样的。偏离中线的声源在时间上先到达一耳,到达近耳的声强大于远耳。两耳间的时间差和强度差与声源的位置和频率有关。

(2)根据耳廓引起的谱变化线索决定垂直位置。在垂直平面定位的主要线索是耳廓引起的频谱线索。耳廓的涡旋状对定位的重要性可以用实验证明。如果把耳廓填满,就会大大增加定位的错误率。此外,信号中的高频成分减少,特别是消除7kHz 以上的能量后,会使定位降到随机水平。

(3)根据强度、混响和谱成分等决定距离。声源距离的判断,可供利用的线索很多。对熟悉的声音、声强和距离的反比关系是明显的依据。在一定距离之外的复合声声源,由于空气的吸声特点,高频比低频有较大的衰减,复合声的频谱将随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成为距离知觉的另一线索。此外,声波波前的曲率也可指示距离的远近,近的声源,它的波前曲率大; 远的声源的波前曲率近似平面。波前曲率影响到耳间的强度差和时间差。这两者信息的结合,为距离知觉提供了又一个线索。

2. 简述心理实验过程的主要流程。

【答案】心理实验过程的流程主要有:

(1)课题选择与文献查阅;

(2)提出问题与研究假设;

(3)实验设计与实施;

(4)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5)研究报告的撰写。

3. 试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可参考杨小冬,罗跃嘉《注意受情绪信总影响的实验范式》一文(心理科学进展2004, 12(6):833-841)或检索其他有关文献。

【答案】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工作者就个体对情绪信息的知觉注意特点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颇受注目的成果。以下围绕情绪Stroop 实验、点探测实验、线索提示实验、情绪条件反射实验以及快速序列视觉呈现实验等几个比较有影响的实验范式简述注意与情绪的关系。

(1)情绪Stroop 实验范式中,负性情绪信息对任务加工的显著干扰通常发生在有情绪障碍

的被试组,而在正常被试组则比较鲜见。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此偏向发生在前注意阶段。

(2)传统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任务通常用来测查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研究发现:焦虑个体对威胁性刺激存在注意偏向在双听实验中,被试可能会进行注意的转移,快速地将注意资源分配给非注意耳。在与情绪信息有关的视觉点探测实验中,焦虑个体对负性情绪信息存在注意偏向,而且注意偏向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此研究结果与情绪Stroop 掩蔽实验的结果一致。

(3)线索提示范式是基于Posnex 等人研究注意资源的空间分配特点的经典模式,研究证明手动反应时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慢于有效提示条件,产生提示效应。因为在无效提示条件下,注意需要从提示位置脱离开并转移到靶刺激位置。此外,情绪线索的提示效应主要发生于特殊个体,还是具有普遍性,仍需要更多研究进一步证明。

(4)通过情绪条件反射实验来探查负性含义刺激对注意的影响。有效提示范式则表明了情绪信息对注意转移的影响。个体在识别出威胁性刺激后会快速转移注意。当靶刺激出现时,被试的注意已经不再集中在线索上,从而更快地注意到靶刺激,因此造成有效提示和无效提示反应时差异的消失。从生存适应的观点来看,个体对威胁性情绪刺激的注意在最初阶段是一种警觉反应,紧接着则是逃避反应。

(5)研究者主要基于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中特有的“注意瞬脱”现象来研究注意和情绪的关系。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就进行了大量的应用于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快速序列视觉呈现任务表明个体在注意资源有限时仍对情绪信息比较敏感。

4. 什么是Turing 检验?

【答案】A.Turing 是杰出的英国数学家,1950年在其发表于Mind 杂志上的名作《计算机与智力》一文中提出了一种特殊的思维实验,研究了一种特殊的模拟游戏。其过程称为Turing 检验,用其来说明计算机是否能思维的问题。其具体内容如下:

(1)参加游戏的有3个游戏者—计算机、人和“试验者”。有2个联系渠道把‘“试验者”跟人和计算机联系在一起。计算机装有相应的程序,游戏示意图如图:

图 Turing 的模拟游戏图

(2)试验者游戏的目的是,通过电传打字机提出问题,根据对这些问题所作出的回答,作出结论,是谁回答了这些问题,是人,还是装有“思维程序”的计算机。容许“试验者”提出任何问题。人当然会尽可能好地向“试验者”证实他是“真正的”人,而计算机的任务则是尽可能逼真地模拟人的思维。经过若干次回答以后,如果“试验者”不能可靠地辨别谁是计算机谁是人,

那么,计算机的思维程序就通过了检验,就可以说计算机是能思维的。古则,就证明计算机不能思维。

(3)实际的检验表明,“试验者”遵循不同的标准来解答他在同谁进行对话这一问题,会对“计算机能否思维”这一问题导致不同的答案。如果“试验者”有一套事先规定的形式标准,他根据这些形式标准不能解答同谁进行对话的问题,那么,结论就是:计算机能思维。如果“试验者”遵循的是非形式的标准,那么要编制一个能进行交谈

(这种交谈十分类似同人的对话)的程序是不可能的。

5. 举出几个实验范式的例子,并说明它们的应用,提出它们的理论设想。

【答案】实验范式是研究某种心理现象或心理过程相对固定的实验程序。它的设计一般是为了使某种心理现象得到更清晰准确的描述和表达以及为了检验某种假设或新提出来的概念。

典型的实验范式有:

(1)斯楚普测验(stroop test)

①在斯楚普测验中使用一系列颜色词,但词义与书写该词的颜色不匹配。例如,“红”字用绿色写。实验中当要求被试尽快说出字的颜色时,被试常常自动地首先把字读出来了,这就是颜色命名的过程与读字过程的竞争。由于阅读是一种自动化过程,因此人们倾向于先读字,这样,字义的自动加工过程就干扰了有意的颜色命名的过程。

②斯楚普测验最初是研究言语过程的一种实验范式。后来研究者通过稍加改动将它广泛应用于个别差异、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大脑左右半球差异等领域。近年来,人们又将斯楚普范式应用于记忆、无意识知觉的研究中。

(2)加工水平效应(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①非随意学习中,要求被试回答有关单字的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要求进行不同水平的加工。后来的记忆成绩是不同水平加工的函数。深层的有关意义的加工导致最好的保持,其次是语音的加工,最差是字形的加工。

②加工水平效应主要运用于记忆研究领域。

③Craik 等人认为,短时记忆中复述的性质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机械复述(即死记硬背)对回忆帮助不大,只有涉及意义的复述才会导致良好的记忆。加工水平范式正是上述思想的体现。

6. 图A.B , C 是一项实验的三种可能结果。试根据图示的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2)该实验有几个自变量? 每个自变量各有几个水平? 因变量是什么?

(3)请用文字分别描述这三种可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