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系801经济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具有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这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平均利润率的下降趋势并不排斥利润总量的绝对增加:

一方面,在有机构成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其他一些起反作用的因素阻碍着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如剩余价值率的提高、工资被压到劳动力价值以下、不变资本各要素变得便宜、相对人口过剩、对外贸易等。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利润率的下降和利润总量的增加之间存在着一种十分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们实际上是同一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这是因为,资本积累与有机构成的提高是相伴而生的,这种情况必然会造成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为了抵消利润率下降造成的损失,资本家只得提高积累率,增大积累量,从而使总资本急剧地增大,结果使得利润率下降的同时利润总量却增加了。积累的不断增大、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又会进一步造成利润率下降的压力,为了减少这种压力,资本家只得更多地积累。正是这样一种机制推动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又不断加剧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矛盾。

2. 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也就是社会总产品的补偿问题,它包括价值补偿和实物补偿两部分。社会总产品的价值补偿,指总产品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通过商品的全部出售,以货币形式收回,用以补偿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获得剩余价值。社会总产品的实物补偿,是社会总产品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转化为货币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转化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所以,“只要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全部得到实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就可以顺利进行。”这一说法是错误的。只有当社会总产品在价值和实物上都得到补偿时,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

3. 个别企业由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更多的产品,从而形成更多的价值量,这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的命题是矛盾的。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价值量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价值量的大小是由劳动时间来衡量的。

劳动时间又分为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的价值量只能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因为形成商品价值实体的劳动作为人类无差别的劳动,本身具有一般性。因此,决定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否则,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

个别企业提高自己的劳动生产率,在单位时间里生产出更多的商品。但是,衡量这些商品价值量的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全社会的整体生产水平没有得到提高的前提下,虽然凝结在个别企业生产的商品中的价值量减少了,但是社会承认的社会必要劳动时IpJ 没有发生改变,也就是社会衡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题目的结论不能成立。

4. 我国的国有企业只能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国有企业是国家所有的公有制企业,经营过程中山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但是,根据各个国有企业的具体状况应予以区别对待。掌握国家经济命脉或者涉及到整个国民经济安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应该由中央政府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具有地方性、和地方利益联系紧密的国有企业则应该考虑由地方政府来履行出资人职责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积极性,才能有效的发展国有企业,引导国有企业走出困境。

在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国资委和地方国资委相继成立,在不同国有企业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是根据国有企业的具体情况而做出的明智选择,是推动国企改革成功的重要举措。

二、论述题

5. 试论述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

【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模式

社会主义经济在实践中曾经形成多种宏观调控模式,其中影响范围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是高度集中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模式。这种宏观调控模式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宏观调控模式,则应该是既能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导向性作用,实现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①促进经济增长,是指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历史和现实的状况都表明,经济落后就会被动,就会受制于人。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②增加就业,是指尽可能消除非自愿失业,使每个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能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将是我国长期的突出矛盾,经

济体制转型和结构调整都会使这种矛盾显得什分突出,所以通过宏观调控,尽可能地增加就业,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任务。

③物价稳定,是指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绝对稳定既不利于经济发展,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保持物价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即将物价变动保持在经济顺畅运行所允许而居民又能承受的范围内。既不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也不发生严重的通货紧缩,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④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主要指资本流出、流入的平衡和进出口的平衡。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收支平衡对于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具有重要影响。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逐步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和工具开始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制约和影响。因此,应结合国内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状况,调控好国际收支的规模和结构,以保持国内总供求和国际收支的综合平衡。

(3)宏观调控的手段

①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由政府制定的用以调整各种经济主体利益关系和指导、影响经济活动的准则和规则。它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最主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收入分配政策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结合不同时期国民经济运行的不同态势科学而灵活地运用这些政策。

②经济计划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离不开经济计划的指导,经济计划因而成为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指令性计划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计划主要是指建立在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基础上的指导性计划,是体现宏观管理目标、任务、各项宏观平衡和各种基本比例关系,并由相应的指标体系和政策措施所组成的计划。这样的计划,是建立在发挥市场调节作用的基础上,并以指导性计划为主和中长期计划为主。

③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严格地说,法律是实行宏观调控和维持市场经济秩序的保证。但从一些法律条文对经济也能起调节作用的角度看,法律也可被视为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是指依靠行政机构采用强制性的命令、指示,规定和下达带有指令性的任务或某些具体限制等行政方一式调控经济的运行。

6.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过程中是如何分析生产力的?

【答案】马克思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的抽象法以及逻辑和历史有机结合的方法,透过纷繁复杂的资本主义经济现象逐步深入的分析生产力的。通过对生产力及生产关系的分析,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介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并从趋于瓦解的资本主义经济运动形势中,发现能够消除这些矛盾的力量和因素。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两者在分离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