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是新时期教育的价值诉求。教学作为教育发展的本体,教育的一切理念、意义和价值都通过教学活动得以体现。导学案教学是课程改革的产物,它试图改变传统教师过度控制的师授生受的课堂教学方式,凸显“学”的地位,并设想能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然而“风行”与“风险”同在,导学案的过度使用不仅没有发挥其本然的优势反而捆绑了师生,制约师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是颇有创见的,它走出了“主客”对立的窠臼,展现出一种非常先进和卓越的教育观和教学观,自提出以来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产生一定的辐射。基于此,本文试图以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为基础,采用观察、调查、本文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揭示导学案教学现实困境的基础上,剖析导学案教学现实困境的理念缘由。同时还提出了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下的导学案教学的理念建构路径,以超越导学案教学的现实困境,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是文章的引言,主要交代了导学案教学的背景,挖掘了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与导学案教学共同的思考基点,并以此为生长点将二者结合。这一部分介绍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了导学案教学的发展脉络。从新的角度——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来剖析导学案教学,根据研究需要,理清了研究思路,选定了相应的研究方法。
其次,文章阐释了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及其价值。探寻了主体间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脉络。通过对中西方主体间研究文献的梳理,明确了本研究中的主体间性的基本规定性。主体间性产生于不同主体之间,是不同主体在语言和行为上所表现的相互平等、相互理解、双向互动、主动对话的特点和关系,是不同主体对某一事物或事理所达成的共识和通过共识表现的一致性。阐述了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及其在思维逻辑、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评价、师生关系等方面的价值。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是导学案教学的理论基础,最终目的是促进师生主体间关系的建构和教学效果的提升。
再次,全面分析导学案教学的现实困境。通过阅览导学案教学的文献资料,调查运用导学案的教师和学生,观察导学案教学的课堂,揭示了导学案教学在处境、设计、运用、评价等方面的困境,如导学案在处境上的“无位”,在设计中的“雷同”,在运用中的“异化”,“导”与“学”的孤立,教学结果的形式化等。这些都是导学案教学的现实困境,也是本文着力解决的问题。
然后,用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剖析产生导学案教学现实困境的理念缘由。基于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深刻反思导学案教学现实困境的缘由。本文分别从导学案教学的发生观、导学案教学的价值观、导学案教学过程观、导学案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等方面反思导致导学案教学现实困境的理念缘由。其中,认识上的偏颇,价值取向上的功利是其困境的主要原因。
最后,以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为思想指导,实现导学案教学实现困境的理念重构。文章从主体间指导学习出发来重构导学案教学,从澄清认识、引领价值、明确目标和建构路径四个方面展开导学案教学的重构,着力从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以及建构师生主体间关系来实现主体间指导学习理论对导学案教学困境的超越。促进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结合,实现导学案教学和主体间指导学习的共赢发展,使二者相得益彰。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