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84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体现在:

(1)人文地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

人文地理学不同于自然地理学,它是一门社会性较强的地理学科。社会科学以人及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人文现象的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不同地域人文现象分布的发展和变化,虽然受自然环境、技术条件因素的影响,但是主要还是受制于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经济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

(2)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反映在其历史性上

各地区的人文现象的分布面貌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因而在不停的运动中,比如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人口的分布和迁徙、政区和疆域的变革、文化传统的继承和传播、聚落的形成和分布等,人文地理学研究要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要有动态观点,要求把现代人文地理现象作为历史发展的结果和未来发展的起点,要求研究不同发展时期和小同历史阶段人文地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预测其发展方向,史好地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2. 简述文化扩散的类型。

【答案】文化扩散分为两类,扩展扩散和迁移扩散

(1)扩展扩散

扩展扩散是指某文化现象出现后,通过其居民,从该地向四周不断地传递,其所占据的空间也越来越大。这种扩散现象的特点是空间上的连续性,新的分布区由旧的分布区扩人而形成,旧的分布区较小,位于新的分布区内。根据扩展扩散的传播的情况不同,扩展扩散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①接触扩散(又称传染扩散)

接触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易于为接触者所接受,几乎接触该文化现象的人,自然地接受了这种文化现象,从而实现了其扩散。

②等级扩散

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

③刺激扩散

刺激扩散是指某种文化现象,受某种原因而无法在另一地存在,不得不将原文化现象做某种

程度改变,使其得以在当地存在,得到传播。

(2)迁移扩散

迁移扩散是指由于作为文化载体的人在空间上的移动使文化也发生空间上的变迁。迁移扩散的特点有:

①由具有该种文化的人传播出去,比扩展扩散要快,易于保持该文化本身特点。迁移到远处,是该文化出现些孤立的点或小区,与其原文化区在空间上不连续。

②某些边界对文化有屏障作用,完全不能通过的屏障的较少,比较多的是可部分通过的可渗透屏障。

③某些文化现象,在一地的传播有速度快慢的波动和周期现象。

3. 试述工业的发展和扩散过程。

【答案】(1)工业的发展:

①初期发展

a. 科学是前提与基础

文艺复兴运动在自然科学领域创造的丰硕的成果为工业革命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以及地理大发现、新航道的开辟等生产技术上的改进。这些前提和基础条件都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

b.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

英国出现工业革命的条件,英国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促使了工业革命的发生,特别是经过“光荣革命”以及“圈地运动”等都对工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②工业革命的产生与初期发展

工业发展过程大体过程如下:

a. 首先出现了纺织工业b. 钢铁工业c. 采煤工业d. 运输业e. 机械业f. 北学工业g. 食品工业。 ③工业的继续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则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以及第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2)扩散过程

①向欧洲扩散

在欧洲大陆,首先接受英国工业生产的是比利时。1830年比利时采用新技术采煤。从1870年一1897年法国的工业产值得到了很大提高; 德国于1871年国家统一后加快了工业化步伐; 19世纪中期以后,工业革命才在荷兰、意大利、俄国和瑞典等国家开始。

②向北美的扩散

主要是美国,其工业化稍晚于欧洲

③向其他地区的扩散

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才扩散到东欧、口本、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二战后,工业生产又开始向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扩散。

4. 简述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各自的研究对象及其主要分支学科、

【答案】(1)自然地理学

①研究对象

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结构、及其地域分布规律。

②主要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有:综合自然地理学、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海洋地理学、疾病地理学、化学地理学等。

(2)人文地理学

①研究对象

以地球表面人类各种社会经济活动为研究对象,以人文现象为研究主体,侧重于揭示人类活动的空间结构及其地域分布的规律性。

②主要分支学科

人文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政治地理学、行为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等。

(3)经济地理学

①研究对象

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②主要分支学科

经济地理学主要分支学科有:通论经济地理学、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信息业地理学等)

5. 简述农业起源论。

【答案】通过考古和民族学方法间接推断古人类活动的情况,目前学者们可以推断出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二千年前左右。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具体有:

(1)国内的理论

目前国内关于农业起源最新最权威的说法见1990年5月出版的《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农业出版社)。该观点认为,原始农业产生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的消融,气候由冷变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迅速增长,食物缺乏,也促使人类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源。人类对石器工具、弓箭和火的使用及对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的掌握,使原始农业应运而生。该说法提到了农业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2)发现论

该观点认为,与原始社会采集狩猎获取食物相比,农业是更有效率、更有优势的获取食物方式,由于原始人智力发展水平所限,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初期并未发现农业的这种优势。只要有人一旦发明或发现这种生产方法,农业的优越性马上就会体现出来,并会被其他群体所采纳而迅速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