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西方美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简答题

1. 阐述《十日谈》的挑战性和创新性。

【答案】(1)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了挑战

乔万尼•薄伽丘是第一个通晓希腊文的人文主义者。他的杰作《十日谈》勇敢地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了挑战。这部作品反映意大利的社会现实,多以爱情为主题,大胆地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宣扬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作品开端写十个青年男女,为逃避黑死病在多间住了十几天,每人每天讲一个故事,十天共讲一百个故事。这种框形结构和短篇小说的形式,对给欧洲后来的小说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2)文笔精练,语言丰富,善于刻画心理和描绘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

《十日谈》文笔精练,语言丰富,善于刻画心理和描绘自然,奠定了意大利散文的基础。薄伽丘的思想比彼特拉克激进,但小说中的部分篇幅有过多的情欲描写。

(3)《十日谈》有深刻的反封建、反教会思想内容,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进步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世界观。

《十日谈》发展了中世纪短篇故軎的艺术手法,语言生动,结构完整。这部作品对16、17世纪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2. 简述自然美与艺术美。

【答案】(1)自然美

①根源:从“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个美的定义所产生出来的

a. 据定义,美是显现理念即绝对精神的,所以它是无限的、自由的、独立自在的;而自然却是有限世界,它是相对的、没有自由和独立自在性的。所以单纯的自然根本就纳不进美的定义里去。

b. 黑格尔也并非完全否认自然美。自然既然是逻辑概念的“另一体”,是精神这个统一体里的一个否定面,它就有不同程度的抽象的精神或理念的显现,也就有不同程度的美,尽管这种美还是不完善的。

c. 精神的作用:灌注生气于各个别部分使它们显出是一个统一体的那种作用。黑格尔把这种作用称作“内在的”、“主观的”、“观念性的统一”,实即有机体之所以成为有机体的内因。

d. 生命是有机体的概念,是内在的统一。这种内在的统一既然不能“沉没在物质里”,就须显现为外在的统一。只有在有机物的阶段,自然才现出灌注生气于全体各部分的“观念性的统一”,因此才可以有美。

②对自然美轻视的社会原因

他所处的时代是浪漫主义兴起的时代,而浪漫主义的特征之一是崇拜自然。对自然的崇拜特

别是在反动的浪漫主义者的心目里,含有浓厚的泛神主义的神秘色彩。

③黑格尔对自然美的定义

人们只有在自然形象的符合概念的客观性相之中(即概念与实在的统一体之中)见出受到生气灌注的互相依存的关系时,才可以见出自然的美。这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是直接与材料(即感性素材,如形状、颜色、声音等)统一的,形式就直接生活在材料里,作为材料的本质和赋予形状的力量。

(2)艺术美

①由于自然美有这种缺陷,艺术美才有必要。

②黑格尔美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人本主义的。我们应该从这上面认识他的进步性

a. 黑格尔的人本主义表现在他把人看成几乎是艺术的唯一对象

艺术在表现自然美时,也不是因为自然本身而是因为自然表现了人的活动和人的性格。 b. 黑格尔反对用自然主义的方式去“摹仿自然”

艺术并不是这样毫无选择,原封不动地把日常生活搬上舞台,艺术要“抓住事物的普遍性”,要对事物加以“观念化”或理想化。

③评价:黑格尔所提出来的基本上符合现实主义的文艺观点,对当时初露萌芽的自然主义的倾向进行了批判。

3. 简述《论诗艺》及贺拉斯对西方文艺的影响和贡献。

【答案】(1)《论诗艺》对后来发生影响最大的在于古典主义的建立

①文艺选材的问题,贺拉斯承认选材可以沿用旧题材,也可以独创,即运用新题材,但是沿用旧题材的比较稳妥的。

②关于处理题材的方式,贺拉斯的看法也基本上是保守的。

③贺拉斯强调摹仿古典,但也反对生搬硬套,或者“逐句逐字的翻译”。

④古典文学的理想

古典主义者都号召向古典文学作品学习,贺拉斯认为古典文学的理想是“合式”或“妥帖得体”。

a. 根据“合式”这个概念,一切都要做到恰如其分,叫人感到它完美,没有什么不妥当处。这主要是对于艺术形式技巧的要求。

b. “合式”这个概念要求文艺作品首尾融贯一致,成为有机整体。

c. 整体概念与和谐概念是密切联系的。贺拉斯还把和谐整体的要求推广到风格方面。

d. 根据“合式”的概念,贺拉斯替戏剧制定了一些“法则”。

e. “合式”牵涉到文艺标准问题。

(2)贺拉斯对于西方文艺的影响和贡献

①《论诗艺》对于西方文艺影响之大,仅次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有时甚至还超过了它。 ②贺拉斯对西方文艺最主要的贡献在于他奠定了古典主义的理想

a. 他虽然有些保守,他的基本观点却是现实主义的。

b. 他把他所理解的古典作品中最好的品质和经验教训总结出来,用最简洁而隽永的语言把他的总结铭刻在四百几十行的“短诗”里,替后来欧洲文艺指出一条调子虽不高而却平易近人,通达可行的道路。

4. 简要介绍《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一文。

【答案】(1)《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的意义

它在近代是第一篇论文,认真地企图确定古典主义文艺与浪漫主义文艺的特征和理想,给予它们以适当的评价,并且指出这两种创作方法统一的可能性。

(2)论文的思想内容

席勒从分析人对自然的爱出发。他所理解的自然是广义的,包括外在自然(现实)和内在自然(人的本性)。

(3)素朴诗人和感伤诗人产生的原因和心里特征

诗人或则就是自然,或则追寻自然,二者必居其一。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

(4)素朴诗人和感伤诗人的比较

①这两种诗人由于社会情境所造成的心理类型不一致,在艺术创作方法上也就不同

a. 在讨论这种不同时,席勒在西方美学史中首次明确地指出古典主义(实即现实主义)的摹仿现实与浪漫主义的表现理想的分别。素朴诗人所反映的是直接现实,感伤诗人所反映的是由现实提升的理想,前者是纯粹客观的,后者是透过主观态度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b. 席勒有时把素朴诗与感伤诗的对立看作“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对立,席勒在指出素朴诗直接反映现实,感伤诗表现理想之后,接看就指出这两种创作方法是可以统一的。

②素朴诗是纯粹客观的,感伤诗是要表现诗人主观态度和情感的

这个分别的根源还在于素朴诗人坯没有把主体(人)和对象(现实)看成对立,而感伤诗人则相反,要透过已分裂独立的主体来看已分裂独立的对象,这就是所谓“把现实提高到理想”来看。这中间还可看出自发与自觉(“反思”)的分别。

③就一般说,素朴诗属于尚在自然状态的古代,感伤诗属于已开化的近代。

④素朴诗只有一种处理方式,因为它“追随单纯的自然和感觉,局限于对现实的摹仿”。至于感伤诗人则“要应付两种互相冲突的东西”,现实和理想,这双重原则究竟是哪一个占优势,就决定在处理方式上可以有分歧。

(5)感伤诗的种类:讽剌诗或哀挽诗

①讽剌诗

“把现实写成引起反感的对象”现实之所以引起反感,是因为它与作者的理想发生矛盾,讽剌诗是作者凭理想对现实的批判讽剌诗在性质上可分两种:

a. 惩罚的讽剌诗须真有崇高的性质,最好的例子是斯沃夫特和卢骚。

b. 嘲笑的讽剌诗须具有美的性质。后一种不应流于“玩笑”,否则就会失去对无限的向往. ②哀挽诗:“把理想写成令人向往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