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燕山大学B28西方哲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答案】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是由安瑟尔谟提出的一个证明上帝存在的理论。论证如下:上帝被设想为一个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不仅要在思想中存在,在实际上也要存在,否则,就与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发生矛盾。所以,上帝在实际上存在。安瑟尔谟的本体论证明在哲学史上引法了激烈的争论,其中最著名的观点是:康德指出“存在”并不是一个谓词,否定了本体论证明。

2. 伊壁坞鲁的快乐即善

【答案】伊壁鸿鲁的快乐即善是伊壁坞鲁关于快乐的探讨,其伦理学被称为快乐主义。按照感觉主义的准则,快乐具有崇高的价值。感觉证明了快乐为善、痛苦为恶这一常识的正确性,感情显示了趋乐避苦的自发性和自明性,另外,视快乐为幸福也是在人类生活中形成的前定观念。伊壁鸡鲁虽然把快乐与幸福相等同,但却坚决反对把快乐与享乐相等同。他区分了三类不同的快乐:自然的和必需的,自然的却不是必需的,既不自然又不是必需的。他又区分了强烈但不能持久的快乐与平静而长久的快乐,还区分了动态快乐和静态快乐。前者是欲望的要求和满足,后者是痛苦的消除,并认为静态快乐高于动态快乐。

3. 未著文字的学说

【答案】未著文字的学说是柏拉图没有写下来而只是口头教予他的学生的学说,又称不成文学说,这些学说的主要依据是亚里士多德的有关言论。未著文字的学说的主要内容如下:一与不定之二是其中两条终极的原则,它们产生了形式,并通过形式而成为一切事物的原因。形式是数,在形式与殊相之间存在数理本体。大多数柏拉图学者并不关注这些学说,图宾根学派认为,这些学说代表了柏拉图哲学的真正本质,对话只是通往这一严肃哲学的初级阶段。

4. 费希特的知识学

【答案】费希特的知识学是指“科学的科学”、“知识的知识”。它关注的是事实的依据和知识的可能性。费希特认为先验哲学必须以第一原则为全部体系的出发点和基础。一切区分都能从第一原则中推出来。他把哲学中第一原则的是非问题归结于人的性格的高低差别,这表现了他以实践理性为根本主张。他的知识学分为三个部分:①理论哲学,它的对象是自然界整体; ②实践哲学,它的对象是伦理道德; ③关于公设的哲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它包含以自然权利学说为特点的政治哲学、以未来为目标的奋斗哲学和以理性宗教为导向的宗教哲学。

5. 人性行为

【答案】人性行为是指出自人特有的理智和意志属性、完全由理性支配的行为。托马斯认为人的行为分为“人性”和“人的行为”。其中人的行为是由理性意欲与动物意欲共同支配的行为,出自人的本质。完全的“人性”是理智与意志相统一的行为,其中理智用来思考某一行为是否应该实施,而意志则决定行为实施的手段和方式。

6. 自然说

【答案】自然说是指人应按照自己本性决定自己命运,不应受外在法律和习俗的约束的学说。“自然”源于自然哲学中的本原观念,指人类本性。智者认为国家的起源、人类社会的法律和习俗等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与人的本性并不一致。自然说认为传统的法律和落后的习俗都是约束人的本性的,人们应抛弃它们,按照自己本性去生活。关于人的本性,持自然说的智者们之间存在着分歧,有的认为是弱肉强食,有的认为是天生平等。

7. 神学德性

【答案】神学德性是指托马斯关于道德德性的分类。托马斯认为德性是“良好的习惯”,这种良好习惯不仅可以是理智的,也可以是意志的,前者是理智德性,后者则是道德德性。其中后者又可以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基本德性是以理智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比如正义、谨慎、坚切和节制; 而神学德性是指意志遵从上帝的启示以及使徒的教导,从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圣保罗宣扬的望、信、爱。

8. 实践智慧

【答案】实践智慧是指导向实践活动的推理,是长期经验积累的结果。实践智慧与理论智慧都是理智德性。理论智慧关注永恒事物,而实践智慧在一般性层面上,关注于实践判断的真实性,及构建行为的一般规则; 在具体的层面上,将一般规则应用于具体的生活领域,确定应当做的正确行为。实践智慧包括实践直观、实践途径和实践手段。实践智慧与品格德行是不可分的,德行保证目的正确,实践智慧保证实现目的的手段。

二、简答题

9. 简述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答案】(1)社会发展规律的含义

社会发展规律是指社会领域中具有普遍的因果关系,人们活动的每一个结果以及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内在的原因,具有历史必然性。这种历史必然性对人类历史行程的根本制约,使历史过程呈现出一定的轨迹和趋势。

(2)社会发展规律的特点

社会发展规律主要包括: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其特点有:

①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

社会规律的重复性小等于历史事件的重复性,每个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独一无二的,但一个个小可重复的历史事件的产生,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偶然性使历史事件各具特色,不可重复。规律重复的是同类历史事件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历史的规律性正是由一个个不可重复的历史事件中体现出来的。

②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由各具特点又相互联系的不同历史阶段构成,每个历史形态都是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律总是具体地依存于特定历史阶段的经济关系和客观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内容和表现形式。

③社会发展规律具有重复性和常规性

整个社会结构都建立在经济结构的基础上,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状况决定。因此,根据生产关系是生产力作用的结果,我们就能看出社会发展的规律的重复性和常规性。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历史规律会反复发生作用,而成为一种常规现象。

④社会发展规律具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人们出于生存发展需要的目的,产生各种各样的利益需求。人们在追求利益的斗争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阶级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人的活动具有选择性,具体的历史主体以一定的方式有意识、有目的地指向确定对象来活动。当一个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多种可能途径时,则取决于这个民族的自觉选择,取决于民族内部不同阶级或集团实践力量的对比。

10.请简要叙述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说。

【答案】阿那克萨戈拉第一次把看不见的物质元素“种子”作为本原,使自然哲学对事物内部结构的探讨更加深入,“种子”理论是原子论哲学的直接先驱。

(1)性质

“种子”作为本原具有以下主要性质:

①“种子”是永恒的。无中不能生有,存在不能从非存在生成,所以“种子”作为无限多样性的存在物的本原,应该是永恒的;

②“种子”是无限的。主要是指种类上的无限,数量上的无限和分割上的无限;

③“种子”是同类的。数目众多的一类种子构成事物的一种性质或一个部分,亚里士多德后称“种子”为“同素体”;

④“种子”是混合而存在的。在他看来,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纯粹的。事物的本性是由在它之中所包含的那个最多的成分所决定的;

⑤“种子”没有运动能力。虽然万物都是由种子结合生成,但种子自身并没有运动的能力,因而需要外部力量“理智”起作用。

(2)原因

阿那克萨戈拉认为我们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充满各种性质,不能用如此少的几个元素来解释。因此,分布在较大部分中的性质和分布在较小部分中的性质必然是相同的。我们虽然不能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