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西方哲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明知识
【答案】自明知识是指必然的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奥康认为命题分真假,而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有两种方法:①只通过分析词项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判断它们组成命题的真假,称之为抽象认识; ②要比较事实和词项之间的关系方能知道命题的真假,称之为直观认识。奥康认为自明知识由抽象认识构成的,与命题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结论可以从前提中必然推导出来,是必然的知识。
2. 因果关系
【答案】“因果关系”表示两个事件之间的牢固而永久的关系。当第一类事件中的一个事件发生,第二类事件中的一个事件也将发生或必定发生,第一个事件即原因的发生决定了第二个事件即结果的发生。洛克把因果关系看作感觉和被感觉的对象之间的一种联系,而休谟认为因果关系纯粹是观念的关系,它只不过是我们将我们的心理习惯强加给世界而已。休谟论证传统的因果关系概念是错误的。他声称,因果关系的预测只能以归纳为根据,而没有必然的或确实的根据。
3. 黑格尔的辩证法
【答案】黑格尔的辩证法认为,在思想和世界的一切变化和运动中都存在着矛盾。他的辩证法的内容有:①思想作为知性,把范畴当作是有限和独立于其他概念的概念; ②思想作为否定的理性认识,其原初概念的意义取决于与它的否定者的对比; ③思想作为肯定的理性认识达到了更高的范畴,它把原初的矛盾范畴包含在对立统一中,自身中也包含着矛盾。这样就构成了辩证的运动过程。他认为思维过程、概念自身、绝对理念和自然的发展过程之中都存在着辩证运动。
4. “是”和“应该”之分
【答案】“是”和“应该”之分是指休谟提出的作为对事实陈述和价值判断的逻辑区分。事实陈述描述世界“是”怎样的,这被认为与价值无关; 价值判断规定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这被认为是评价性的或规范性的。描述和评价被认为是不同的活动。因此,我们不能从非道德判断中推演出道德判断,从一个事物“是”什么中不能推出该事物“应该”如何,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没有逻辑的桥梁。
5. 理性主义
【答案】理性主义是建立在承认人的推理可以作为知识来源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哲学方法,狭义的理性主义发展于17~18世纪的欧洲,代表人物主要有笛卡尔、斯宾诺莎和莱布尼茨。它把数学当作是知识的模型,赞赏公理化方法,并认为哲学方法应与数学方法一样。它认为一切知识
都是相联系的,可以从某个自明的第一原理推演出来。它还承认先天知识或理性真理的存在。广义的理性主义是相对于非理性主义而言的,是指诉诸于人类理性能力和理性原则的一切理论和实践,它与强调宗教信仰、道德情感和情绪以及其他非理性成分的见解相对立。在这个意义上,经验主义也是理性主义。
6. 笛卡尔
【答案】笛卡尔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物理学家、数学家、神学家。他曾参加过日耳曼三十年战争,1629年定居荷兰,1649年应瑞典王后邀请赴瑞典讲学,次年卒于此。笛卡尔对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因将几何坐标体系公式化而被认为是解析几何之父。他是二元论的代表,留下名言“我思故我在”,提出了“普遍怀疑”的主张,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所谓“欧陆理性主义”哲学。笛卡尔是17世纪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7. 中道
【答案】中道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智慧选择德性的标准所作的概括。伦理上的“中道”是相对于人的情感和行为而言的适中,由实践智慧规定。他把“中道”作为德性的标准,德性的对立面是“过分”和“不足”两个极端,过分是“主动的恶”,不足是“被动的恶”。中道则表示德性的特质和独一无二的品格。他引用“人们行善只有一途,作恶的道路却有多条”形象地说明了“中道”标准的唯一性和邪恶程度的多样性。
8. 皮罗主义的悬搁
【答案】皮罗主义的悬搁是指皮罗主义主张的认识事物的态度,即哲学的目的是获得安宁,而安宁由悬而不决、不作判断而来。“悬搁”是中止的意思,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由于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皮罗主张悬搁对事物的判断。皮罗声称,事物同样是没有差别的、不可测定的、不可判别的,因此我们的感觉和意见都不能告诉我们真理或错误。所以我们应该无意见、不介入、不动摇,对任何一个东西都说它既不是也不非,既同为是和非,又不同为是和非。真正采取这种态度的结果首先是沉默,然后是没有任何烦恼。
二、简答题
9. 简述犬儒学派的基本思想。
【答案】犬儒学派的创始人是安提斯泰尼,代表人物是第欧根尼,“犬儒”标志着他们生活方式的特点,基本思想是善即节欲,主要观点如下:
(1)安提斯塞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善是节欲,即节制和禁欲。他认为德性是可传授的,只有德性才高贵。他不是道德虚无主义者,他相信德性即幸福,德性在于自由地做理性所要求的事情,对欲望和感情及财富、
地位、快乐、痛苦采取漠然的态度置之;
②他认为德性是行为的事,不需要太多的学习;
③他认为有智慧者是自我充足的,其他一切善都属于他,智慧是最可靠的。
(2)第欧根尼的思想
①他认为人应选择与自然本性相符的生活,把本性和约定截然对立,刻意追求与众不同的生活,反对当时的文明生活和文化约束,把文明看成是本性的堕落,卞张抛弃音乐、几何学、天文学等研究,把它们看做是无用的;
②他声称自己爱自由胜于一切,并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智慧者的财产;
③他要求人们顺应自然,主张效仿狗的生活方式并身体力行,其中包括小动心,即对自己遭受的苦难泰然处之。
(3)评述
犬儒派的主张反映了一部分民众对社会的不满和厌倦,以极端的消极手段来表示抗议,但发展到后期遭到人们的厌恶。犬儒派的禁欲主义原则被晚期希腊的斯多亚学派继承。
10.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答案】(1)希腊早期哲学家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
①希腊早期哲学家们对事物的原因作了考察,如泰利斯的水、克勒的“四根”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都是对质料因的不同说明;
②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企图在质料因之外寻找动力因,
③柏拉图主张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
(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分别把动力因说成是爱恨和心灵;
①内涵
他的目的因是为了解释事物为什么运动,即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目的来说明它的运动。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作为第一实体的形式是目的因,而作为目的因的形式是现实性。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的独创;
②自然是有目的的活动。
在物理学中,他主张把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自然绝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并用目的因说明自然物及其部分的产生和结构;
③事物具有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
他并不认为自然能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必须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说的目的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出选择的目的,而是在事物之内事物所具有的要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不一定会实现,会受到各种阻碍而不能实现,因而出现事物不能实现其目的的现象,有目的的自然倾向受到阻碍也是自发性和偶然巧合的原因。他还宣称上帝作为不动的动者,是世界的目的因。他的目的论对以后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