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长春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原理(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应收票据贴现
【答案】应收票据作为—种债权凭证,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还没有到期的,尚未兑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应收票据的贴现是指持票人因急需资金,将未到期的商业汇票背书转让给银行,银行受理后,扣除按银行的贴现率计算确定的贴现息后,将余额付给贴现企业的义务活动。
票据贴现分为无追索权票据贴现和有追索权票据贴现两种方式:①无追索权票据贴现是指贴现票据的所有风险和利益在票据贴现时全部转移给银行,在票据到期日若出票人违约,贴现企业不负连带债务责任; ②有追索权票据贴现是指贴现票据的所有风险和利益在票据贴现时并不完全转移给银行,贴现企业负有背书责任,即在票据到期日,若出票人违约,银行将向贴现者提示票据索取款项。
2.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答案】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也称作单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己经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般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它是最初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或完成情况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会计工作中所用的原始凭证种类有很多,如收货单、发货单、领料单、各种报销凭证、银行结算凭证等都属于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而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的经济内容,应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种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据以登记账簿。
3. 谨慎性原则
【答案】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有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进行预计时,应该保持—定程度的谨慎,以便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损失或费用。其基本内容是:不预计收入,但是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 对企业期末资产的估价宁可低估也不高估。例如,要求企业定期或者至少于每年年终,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于期末应收账款预计坏账损失,对期末存货的估价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等做法,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的运用,从而使企业财务报表更为真实、可靠。
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会计核算中体现在资产、负债、收入等处理上。①对于资产,企业会计核算不高估。固定资产的折旧,存货期末计价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对
外投资计提投资损失准备等,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②负债方面,企业会计核算不低估。相关利息的核算,预提费用,或有负债的披露都体现了企业谨慎性原则。③收入方面,只有在有关经济利益确定流入企业并可靠计量时,方可确认为收入。
谨慎性原则对财务报表的影响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使财务报表更加真实、可靠。谨慎性原则不高估资产或收入,不低估损失或费用,保证财务报表更为稳健、真实,可以为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简答题
4.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力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时,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月末—次加权平均法和个别计价法等方法。企业不得采用后进先出法确定发出存货的成本。
(1)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应先发出(销售或耗用)这样—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是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2)移动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的依据。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发货都要计算—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月末—次加权平均法。月末—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当月全部进货数量加上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当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此为基础计算当月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的—种方法。采用月末—次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个别计价法。个别计价法亦称个别认定法、具体辨认法、分批实际法,其特征是注重所发出存货具体项目的实物流转与成本流转之间的联系,逐—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即把每—种存货的实际成本作为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基础。对于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以及提供的劳务,通常采用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
存货的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会计处理,个别计价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发出存货的计价,并且该方法确定的存货成本最为准确。采用这种方法,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后进先出法的存货计价方法。
5. 如何摊销应付债券的溢价和折价?
【答案】对债券溢价和折价的摊销应采用实际利率法。实际利率法是以债券发行时的实际利
,求得该期的利息费用,利息费用与实际支付率,乘以每期期初债券的账面价值(亦称摊余成本)
利息的差额,即为该期溢、折价的摊销额。用公式表示为:
溢价摊销额=应付利息-当期利息费用
折价摊销额=当期利息费用-应付利息
当期利息费用=债券该期期初账面价值×市场利率
(1)溢价发行债券的溢价摊销
将债券的溢价金额理解为发行企业先收回债券持有人未来多得的利息,然后再按高于市场利率的债券票面利率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在确认利息时,企业就应该将发行债券时的溢价部分分期抵销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费用,即债券的溢价部分应逐期从利息费用中扣除。
(2)折价发行债券的折价摊销
将债券折价理解为发行企业先支付给债券持有人一部分未来少收的利息,然后再按低于市场利率的债券票面利率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因此,在确认利息时,企业就应该用因债券折价而少收的部分款项去补充按票面利率支付的利息费用,即债券的折价部分应逐期转化为利息费用。
6. 利润表的性质和作用?
,是反映企业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答案】利润表,亦称“损益表”、“收益表”
它把一定期间的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从而计算出企业一定时期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它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收益实现和成本耗费情况,表现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同时,通过该表提供不同时期
,可以分析企业今后利润的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利的比较数字(本月数、本年累计数、上年数)
润表的结构主要是多步式和单步式两种。多步式利润表中的损益是通过多步配比而来的。单步式利润表则是将本期所有收入加在一起,然后将所有费用加总在一起,通过一次配比求出本期损益。目前,我国会计制度规定利润表采用多步式。
利润表主要提供有关企业经营成果方面的信息。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的收入实现情况,即,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其他业务收入有多少、实现的投资收益有多少、实现的营业外收入有多少等。
(2)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一定会计期间的费用耗费情况,即,耗费的主营业务成本有多少、主营业务税金有多少、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各有多少、营业外支出有多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