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初级会计学(跨学科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相关性与可靠性

【答案】(1)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相关。会计信息是相关的,必须满足具有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基本质量特征。预测价值是指因为投资者的决策是面向未来的,所以会计信息能够帮助投资者预测以后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反馈价值是指投资者在获得会计信息以后,能够据以修正某些以前的认识; 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及时对会计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以及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2)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小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公司经营的情况。可靠性包括公允披露、中立性、无重大误述、完整性和谨慎性。所谓公允披露,即客观性,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能够客观地表达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中立性是要求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保持—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所谓无重大误述是指会计信息应该反映企业财务的内容; 所谓完整性,要求反映在企业财务报表上的会计信息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在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特定期问的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 所谓谨慎性或稳健性,是指当存在若干种备选方案时,企业在处理会计信息时应该从中选择—种不高估企业收入和资产、不低估企业负债和费用的方法,最终确保不高估企业的净资产,也不导致利润虚增。

(3)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计信息的两个最重要的质量特征,但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很难同时兼顾的,如果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往往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反之,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往往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关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问题,目前存在两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以美国SFAC 为代表,将相关性和可靠性并提,但究其背后,还是比较赞成相关性的优先性; 以英国ASB 为代表,认为可靠性优先于相关性,会计信息披露应该从可靠性的信息集合中选择最相关的信息。

2. 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

【答案】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的程序和用途可以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原始凭证也称作单据,是证明经济业务己经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原始凭证—般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直接取得或填制的,它是最初记录经济业务内容或完成情况的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证明。会计工作中所用的原始凭证种类有很多,如收货单、发货单、领料单、各种报销凭证、银行结算凭证等都属于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而记账凭证是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的经济内容,应用会计科目和复式记账法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种会计凭证。记账凭证,按其反映的经济业务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在会计工作中,会计人员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据以登记账簿。

3. 表外披露

【答案】信息的表外披露是指企业以除了三张通用会计报表之外的方式披露与生产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有关的信息。目前我国会计准则规定的表外披露方式有会计报表附表、报表附注等。它们是对表内信息的注解、补充和说明,弥补通用会计报表披露的财务信息的局限性,帮助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

二、简答题

4. 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如何?

【答案】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由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与期初余额之和—般情况下要大于本期减少额,所以,这类账户如有余额,必定在贷方。

收入类账户的结构与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借方登记收入的减少额,贷方登记收入的增加额,由于本期实现的收入要于期末全部转出,以便与相配比的费用相抵来确定当期利润或亏损。因此,收入类账户在期末经转销后通常也无余额。

费用类账户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借方登记费用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费用的减少额或称转销额,由于与收入相配比的支出要在期末全部转出,以便与收入相抵,因此,费用类账户在期末经转销后通常没有余额。

利润类账户也与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大致相同,账户的贷方登记利润的增加额,借方登记利润的减少额,期末余额方向不变,可能在贷方,也可能在借方。

5. 什么是实地盘存制? 实地盘存制下如何确定发出存货和结存存货的成本?

【答案】(1)实地盘存制又称为以存计耗制或以存计销制,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各种存货,平时只登记其收入数,不登记其发出数,会计期末通过实地盘点确定实际盘存数,倒挤计算出本期发出存货数量的—种方法。

(2)实地盘存制下有关的计算公式为:期初结存存货+本期收入存货=本期耗用或销售存货+期末结存存货期末结存存货成本=实际库存数量×存货单位成本实际库存数量=实地盘点数量+已提未销数量-已销未提数量+在途数量本期发出存货成本=期初结存存货成本+本期收入存货成本-期末结存存货成本

6. 什么是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由哪些损益项目构成?

【答案】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一定期间的口常活动取得的利润。营业利润的具体构成,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实现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

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业务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费用,如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等。

7. 什么是生产费用? 生产费用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方法有哪些?

【答案】(1)生产费用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用于生产过程的全部费用开支。生产费用是生产成本形成的基础。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的各种费用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2)生产费用在计入产品成本时,不仅要按照一定的产品品种等核算对象归集,而且要按照一定的成本组成项目进行归集,这些项目在会计上称为成本项目。企业的产品成本的形成基础是生产费用,因而可以根据生产费用的组成内容确定产品生产成本的项目。生产成本一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组成部分。

以上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是为生产哪一种产品而发生的一般易于辨别,因而在发生时就可按照成本核算对象进行归集,直接计入所生产产品的成本。由于这两项生产费用是可以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因而,也被称为直接费用。制造费用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发生的频率也比较高。因而,企业对发生的制造费用一般是先在“制造费用”账户归集其在当期发生的数额,待期末(一般为月末)时再采用一定的分配方法计入有关产品的成本,制造费用正是以这种间接方式而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因而,制造费用也被称为间接费用。

8. 什么是固定资产折旧? 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1)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的系统分摊。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应计折旧额是指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的原价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用公式可表示为:

应计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预计净残值

计算公式中的“预计净残值”—般是指预计的固定资产在停止使用时可能产生的残值收入扣除清理费用后的净额。

(2)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指企业在各个会计期间对当期应计折旧额的确认。影响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因素主要有固定资产的原价、预计净残值和预计使用寿命等三个方面。

①固定资产的原价

固定资产的原价也称原始价值,是指固定资产取得时的实际成本,它是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基数。以其作为计提折旧的基数,可以使折旧的计提建立在客观、统—的基础上,不易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于个别无法直接通过账面记录确定原价的固定资产,如盘盈的固定资产、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应以其重置完全价值等作为折旧基数。

②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

固定资产的预计净残值—般是指固定资产的预计残值收入扣除预计清理费用后的净额。预计残值收入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预计可收回的器材、零件和材料等的残料价值收入; 预计清理费用是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时预计发生的拆卸、整理和搬运等费用。固定资产原始价值减去预计净残值后的数额为应计拆旧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