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美术创作
【答案】美术创作是人的审美创造活动。它是一种复杂的审美认识活动和审美表现活动。同时也是一个人从审美认识到审美表现、从艺术构思到艺术传达的过程。美术创作的最终成果是美术作品。所以,通俗的说,美术创作就是从酝酿、构图到制作完成美术作品的一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完整的美术创作过程,一般包括美术家的创作构思阶段和艺术传达阶段。在实际的美术活动中,对“美术创作”还有较为狭义的理解。即与美术习作、美术训练相对应,仪理解为美术家根据明确的审美认识和构思,运用一定的媒材、技艺和语言创制美术作品的活动及其作
二、简答题
2. 简述普通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答案】(1)各校应根据所开设的美术课程配置专用美术教室,配齐相应的美术教学设置(包括储藏教具、工具、材料的场所以及展示学生美术作品的场所)与器材,配置可供美术课使用的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画册、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及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录像带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
(3)各校之间可以根据不同学习模块的师资需求,互通有无,共享美术教师资源。
(4)学校应积极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获得最新的美术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和国际的学生作品、教师教学成果等方面的交流。
(5)广泛利用校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如美术馆、图书馆、公共博物馆及私人博物馆、艺术家工作室、艺术作坊和有关工厂、车间以及当地文物资源等,聘请美术专业下作者和相关人员参与美术教学,开展多种形式的美术教育活动。
(6)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
3. 美术教育的目标是如何分类的?
【答案】人类对所从事的任何事情都必须首先进行价值分析和判断,然后根据特定的需要、特定的人群、特定的环境追求全部或部分价值的实现。实际上,有意识地追求价值的实现,就是设定行为的目标。从我们对美术教育的认识看,美术学科包含着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两个部分,而且,教育功能必须在学科本体的基础上生发。因此,美术教育必然包括对美术知识与技能目标
的追求,其余的目标则是属于对教育功能的追求。据此,我们可以将美术教育的目标概括为:
(1)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延续和发展美术学科,满足人类社会经济、精神和生活的需要;
(2)形成人的基本美术素养和能力,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发展。在体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专业院校的美术教育和中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会在取向和程度上存在差异。
4. 如何使得美术教育平衡发展?
【答案】在美术教育中存在诸多两两相对的范畴,如学科本体和教育功能、学生中心与学科中心、本质主义与工具主义、技法与表现、体与用、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人文性与工具性等,都需要美术教师辩证地处理,才不至于顾此失彼,导致美术教育的不平衡。
无论是单纯的科学理性倾向,还是单纯的浪漫表现倾向,在美术教育中都不足取,因为固守一种倾向会失掉另一种倾向的优势,同时也会加大固守倾向的劣势。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只注意科学理性,就会过分地强调科目结构、逻辑性、严谨性,教学活动就会变得单调而寒冷,从而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 如果我们的美术教育只注意浪漫表现,就会过分地强调自由,导致学生学习效果的下降。所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两极之问保持一种相对平衡的关系。当然,这种平衡不能理解为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在教学活动中,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师资情况以及内容情况,在保持基本平衡的基础上,动态地加以把握,可以适度偏重于科学理性,也可以适度偏向浪漫表现。
5. 试分析美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答案】(1)评价目的、价值认识不明确。以往的评价无视美术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及价值,暂且不说评价的依据正确与否,单以评价方式来看,仍以量化评价作为唯一的评价方式,既没有评价的依据,又无法说明存在的问题。而美术学科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就更无从显现。
(2)教师是评价的唯一主体,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主体缺失。以往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从没有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评价的习惯,往往教师要求干什么,学生就做干什么,学生对于教师教学内容的布置意图完全不知,也不作任何思考。学生丧失了自我思考和认识自我的机会。人格由此变得没有主见,变得习惯依赖,变得不善于思考,由于过分地关注那个抽象的分数值,无形中,人就变得更急攻近利。人格的培养由此丧失了一个绝好的契机。
(3)评价内容、形式过分单一。以往的评价跟其他学科一样,只看作业,而评价也往往就是书面上的一个成绩,对于学生学习过程及个性差异等主观因素没有任何记录和评价,这样的一个单一成绩没有任何信服力,其结果就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容易对学生的个性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甚至产生误导。
(4)教师对评价观念的理解偏差导致教师自身也无法得到完善、提高。
6. 什么是教育叙事? 尝试写作一篇教育叙事。
【答案】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以叙述发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件的方式,来表达对教育教学问题的认识和解释。与论文形式的严密论证性和明确的结论性不同,教育叙事强调的是事件发生过程显露出的教育取向和观点。当然,教育叙事也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的简单的、纯粹客观
的记录,而是研究者对素材选择和对重点的强调的结果,常常体现为“叙述”和“议论”相结合。
7. 美术教案包括哪此要素? 选择一个课题,尝试编写一个美术教案。
【答案】(1)美术教案的要素包括
①课题;
②年级;
③授课人;
④教学目标: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一般用行为动词表述;
⑤教学方法: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
⑥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重点学习的内容、需要突破的难点;
⑦教学准备:教具、学具准备和其他准备;
③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导人新课、学习新课、布置活动、小结);
⑨课后反思。
(2)美术教案编写
课题:
中国山水画的意境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小学五年级)
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中国山水画作品,感受历代画家是如何借山川之景抒画家之情的,是如何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美中表达中国人的自然观和审美观的。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山水画作品中意境的表现,初步理解对意境的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是山水画的灵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课注重培养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分析、理解,了解山水画的成就及有关画家,使学生热爱中国传统绘画,感受自然与艺术的丰富多彩,从而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②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山水画构图、空白、墨色的分析,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是怎样表现意境的。 教学难点: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思想、技巧和形式上的不同点是什么。
③教学方法
讲述法;
演示法;
提问法;
讨论法。
④教学过程:
交流导入
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音乐,边听音乐边来看几张风景图片。(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漓江,世外桃源的沪沟湖,美丽神秘的九寨沟)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