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人文学院891单独考试行政管理学之行政管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职能扩张
【答案】行政职能扩张是指这样一种历史现象,即19世纪末期,资本主义经过产业革命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政府为适应这种变化,小断扩大对内对外职能,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面临着殖民地瓦解,国内社会矛后激化的困境,对政府提出犷超越传统的新要求,政府中的行政权力因此不断膨胀。以美国为代表,传统的立法、行政、司法三者分立的国家体系不再均衡,同时,行政系统逐渐具有了类似立法和司法裁判的行政立法权和行政裁判权。这种现象就是行政职能扩张。行政权力体系与其他权力体系相比较,更多的直接介入到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活动之中,成为国家中最为活跃、最强有力的一个力量,这样一种国家现象被学者称为行政国家。
2. “突变式”改革、“渐进式”改革
【答案】突变式,,改革指在较短期内,对行政体制进行大幅度调整和变革,能迅速改革、改变旧体制,但阻力和风险较大。“渐进式”改革则指用较长时间对行政体制各方面进行逐步阶段性的调整和变革,较为稳妥,进程相对缓慢。
3. 行政组织与公共责任
【答案】(1)行政组织是一种社会组织,通常是指为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公共事务,通过权责分配、层次结构、人员安排所构成的国家行政机关的完整体系,也即行政机关。
(2)公共责任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在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向授权机关或上级机关负责,进而向人民负责的活动。在我国,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直接向国家权力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进而间接地向人民或全社会负责。通过行政组织系统,行政权力与公共责任被具体化为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形成层级节制的权责体系,从而保证行政权力的有效运用和公共责任的有效履行。
4. 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
【答案】行政管理的政治职能是行政管理的基本职能之一。政治职能是维护国家统治的一项基本职能,其核心在于维护和巩固国家政权,包括:①专政职能,表现为政府承担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和反社会分子,保障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的职责; ②民主职能,表现为政府必须进一步完善各种民主制度,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程序,不断扩大政府同群众联系的渠道,完善公民参政议
政的机制等。
二、简答题
5. 行政人员的权利。
【答案】公务员权利是指法律对公务员可以享有某种利益或可以作出某种行为的许可和保障。国家给予公务员达到某种要求或实现某种法定利益的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公务员可依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运用这些合法手段和可能条件去实现某种行为。任何机关和个人不得侵犯。对公务员来说,大部分权利是有选择性的,这些权利如同时又具有义务的性质,但不得放弃。国家公务员享有的权利是:
(1)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2)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3)获得劳动报酬和享受保险、福利待遇;
(4)参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
(5)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的工作提出批评和建议;
(6)提出申诉和控告;
(7)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辞职;
(8)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6.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答案】(1)市场失灵与市场失灵的内涵
①市场失灵主要是指市场机制在实现资源配置方面存在许多的局限性或缺陷性,因而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不能实现预期社会经济目标。市场失灵是主张实行政府干预的强有力的理由。
②市场失灵主要是指政府的政策干预措施不能实现预期的调节市场的作用,在某些条件下甚至导致比市场失灵更坏的结果。政府失灵是主张实行更为彻底的市场经济的基本依据。
(2)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体现了市场和政府在调控经济时的不足。由于政府和市场各自存在的优势和劣势,就决定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关系。
(3)市场和政府有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包含的主要问题不同。 市场失灵的主要问题在于:
①个人的价值观和自由与社会公理和原则存在矛盾;
②完全竞争假定在现实经济运行中由于存在独占、寡头垄断、垄断竞争、自然垄断、过度竞争等问题从来就没有得到充分解决,因此会损害社会效率;
③一般竞争均衡不适用某些领域,尤其涉及规模效率迅速增长的经济活动;
④帕累托最优由于完全市场假定不成立而不能实现;
⑤信息存在不完备性或非相关性;
⑥由于存在不完全均衡,因此,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利用;
⑦外部效应导致市场在配置社会资源时产生偏离;
⑧市场不会自动供给公共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存在较多的市场缺陷,问题可能更为严重。
政府失灵的主要问题则在于:
①政府对社会的经济管理经常缺乏明确的利益主体、责任主体,由此导致政府效率低下和政府官员冷漠无情;
②政府维护社会公平的职能因为从来就不存在绝对的公平而难以履行,而政府追求社会公平经常以牺牲效率为代价;
③政府山具体的官员组成,而作为自然人的政府官员并不会因为承担公共责仟而自然产生任何道德优势,他们既不比常人更坏,也不比常人更好,他们同样也会犯错误;
④政府与人民之间的法理或法律上的契约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不完整、不对等的,政府行为因此时有失序或失控,并导致对政府违约行为惩罚的控制;
⑤政府作为特殊的政治主体和经济主体,其微观经济运作如同私营企业一样也涉及复杂的产权关系和激励机制,所以,政府与市场不能实现相互替代;
⑥垄断性是政府的不可克服的弱点,而垄断性导致低效率、机构膨胀、寻租行为等一系列加剧政府行为社会成本的消极问题;
⑦“逃避错误”因政府行为无法直接比较、政府效率无法直接评估而成为政府官员的普遍行为准则,其结果导致短见、惰性、缺乏创新精神等程式化政府行为的广泛化;
⑧“多数人原则”选举体系的维持,从来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的,而且,事实上这种体系既小能保证选举体系选举的效率,也不能保证完全代表每个人利益,因此,物竞天择、优胜劣汰以及与之相一致的少数人决策是必然的。
7. 2003年起中央政府提出使用绿色GDP 作为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一项重要指标,简述你对这一做法的看法。
【答案】《公务员法》规定,考核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根据法定的管理权限,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公务员的工作成绩和服务情形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考察与评价。考核制是公务员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用在于可以了解和识别公务员,为公务员的奖惩和晋升提供客观依据,可以发现和选拔优秀的公务员,合理地使用人才,可以激励公务员的奋发向上的工作精神,调动公务员心理中的积极因素,从而保证行政工作效率的提高,增强人事行政体系的生机和活力。对公务员的考核,按照管理权限全面考核公务员的德、能、勤、绩、廉,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公务员的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和定期考核。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对非领导成员公务员的定期考核采取年度考核的方式,先由个人按照职位职责和有关要求进行总结,主管领导在听取群众意见后,提出考核等次建议,由本机关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考核委员会确定考核等次。对领导成员的定期考核,由主管机关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定期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定期考核的结果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公务员本人。定期考核的结果是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