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861社会保障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

【答案】“社区”一般是指聚集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是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社会活动的活动区域,它一般为地域的、规模较小的基层社会共同体,我国目前所称的社区一般指街道,在农村则指乡、镇或自然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包括一定的地域要素、人日要素、组织体系、社区意识,以及相应的物质要素支持。

2. 简析社会保障的定义。

【答案】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这一定义包含以下四个要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

国家是对社会进行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政府是具体执行国家权力的行政机构,唯有政府才能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全社会实行生活保障。

社会稳定和经济增长是社会的基本目标,政府有运用社会保障寻求稳定和参与发展的内在动因。

(2)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

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必须以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为支撑,使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制度化、规范化。

(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

(4)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社会保障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生活困难或面临生存危机的社会成员给予生活保障,社会保障应能使社会的每个成员达到维持生存所需的生活标准。

3. 社会福利企业

【答案】社会福利企业是指为满足本单位职工基本的或特殊的生活需要,提高职工的生活质量而提供的福利设施服务和福利补贴的企业单位。福利项目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是以货币支付的各种福利补贴,如生活困难补助、上下班交通补贴、房租补贴、水电费补贴、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夏季防暑降温费、书报费、托儿补助费、独生子女费等; 二是为职工提供生活方便而举办的集体福利设施,如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理发店、缝纫店、洗衣房等; 三是为提高职工生活质量而开展的文化生活服务,如图书馆、阅览室、俱乐部、文化宫、体育场,以及开展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等。

4. 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

【答案】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社会保险,是指为了解决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补贴待遇及关系衔接问题而建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其目的在于解除军人后顾之忧,激励军人安心服役。国家建立军人配偶随军未就业期间基本生活补贴制度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并给予个人账户补贴。这一制度适用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现役军人随军配偶,凡军人配偶随军期间未就业者,可享受相应的基本生活补贴和养老、医疗保险个人账户补贴待遇。

5. 社会救济制度

【答案】社会救济制度是指这样的制度:是得到国家立法保障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当公民难以维持最低生活需求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标准向其提供保证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6. 社区福利服务

【答案】社区福利服务是以社会福利为主要内容的、以社区为主体的社会服务,是由政府倡导,以群众自治、自我服务为主的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体系。是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社会基层组织载体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延伸及必要的补充。主要的服务内容包括了四个大的方面:社会工作、教育工作、医疗服务、社会接待工作。

7. 福利

【答案】“福利”通常具有“幸福”、“富足”等多种含义:

①最一般意义上的“福利”,常指人们社会生活的一种良好的状态和总体上的利益,包含了富裕、幸福、平等等人们追求的价值理想;

②“福利”是一种物质的或者是货币的资源分配方式,如福利性住房分配、福利性津贴制度等;

③“福利”指对特殊社会成员提供帮助或者特殊服务的方式,常常用作指一些专门针对贫困者、残疾人、孤寡老人和孤儿等特殊群体的社会救济和特殊服务。

8. 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

【答案】社会保障的挤出效应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具有资产替代效应,所以会大幅度挤出私人储蓄,即社会保障对储蓄具有挤出效应,从而减少经济增长所需的资金积累。持这一观点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哈佛大学教授马丁·费尔德斯坦。

二、简答题

9. 非营利组织的存在基础和社会功能是什么?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志愿性的公益或互益活动的非政府的社会组织。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

(1)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

非营利组织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家必须大力鼓励和引导非营利组织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存在的基础主要有:

①政府明晰责任,在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积极引导的同时,也要避免不必要的干预。

②完善的立法,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政府任由其发展,政府必须推动立法对其进行必要的管理和规范。

③社会的经济形势和经济发展状况也是影响非营利组织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社会,非营利组织也就发展的比较好。

(2)比照企业和政府两类不同的社会组织可以从投入、产出、影响和作用等方面概括出非营利组织所体现出的主要社会功能。

①动员社会资源

相对于企业和政府而言,非营利组织有一个重要的社会功能就是动员社会资源。它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过各种慈善性、公益性的募款活动筹集善款和吸纳各种社会捐赠,从而动员社会的慈善捐赠资源; 另一方面,发动来自社会各个力面的志愿者参与到各种慈善公益活动或互助共益活动中,从而动员社会的志愿服务资源。

②提供公益服务

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体现了非营利组织公共性的本质,是其立足于社会、置身于公共空间并取得社会公信力的基石。非营利组织提供公益服务的功能主要有三:

a. 非营利组织将其动员的社会资源,按照组织的公益宗旨和理念并遵循对社会所作出的承诺,用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公益性的社会服务;

b. 非营利组织应对各种社会问题,通过提供服务拓展公共空间,维护并增进社会公共利益; c. 非营利组织通过接受政府委托或参与政府采购,加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公共服务的空间并提高其效率,同时形成与政府公共服务之间助力互补、合作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③社会协调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协调与社会治理方面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a. 作为公民自发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是表达民意、传达民情、实现民权、维护民生的最为直接的一种制度安排;

b. 非营利组织以志愿参与、利他互助、慈善公益等理念实现人际沟通,有助于化解各种矛盾和冲突;

c. 非营利组织通过有组织的社会动员和社会参与,能帮助其成员实现人生的社会价值或更广泛的公益价值。非政府组织所关注的公益事业往往带有社会或人类普世的价值观意义。

④政策倡导与影响

非营利组织在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倡导方面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 作为推动社会公益事业的主体,非营利组织积极参与相关立法和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 作为特定群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代言人,非营利组织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