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58财务会计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对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非调整事项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 为什么?

【答案】(1)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为: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项重要的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的性质、内容,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无法做出估计的,应当说明原因。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利润分配方一案中拟分配的以及经审议批准宣告发放的股利或利润,不确认为资产负债表日负债,但应当在附注中单独披露。

(2)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非调整事项是属于应在新的会计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反映的事项,因而不应对尚未报出的上年度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否则,会计年度的划分就失去了意义:上年度的资产负债表所反映的就不再是该公司上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利润表反映的也不再是截至上年12月31日的全年经营成果。虽然这些事项并不影响资产负债表日存在状况,但由于这些事项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等可能有重大影响,又在上年度的财务会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前已经发生,因而对重要的非调整事项需要在尚未报出的上年度财务报表附注中说明事项的内容、估计对企业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的影响,以便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作出正确的估价和决策。

2. 普通股股东有哪些主要权利?

【答案】普通股是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股份。普通股股东的权利主要有以下几项:

(1)投票表决权。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事项,一般应由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决定。按照我国公司法的规定,股东大会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普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半数以上通过。股东人会对公司合并、分立或解散作出决议,必须经出席股东大会的普通股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通过。

(2)优先认股权。当股份有限公司增发股票时,普通股股东有按其持股比例优先认购新股的权利,以保持其在公司股份中的比例。

(3)收益分配权。普通股股东主要以收取公司分配的股利作为投资回报。但普通股股东能够获取多少股利,应以公司董事会的宣告为准,在董事会宣告分派股利之前,其对公司的净利润没有直接的要求权。

(4)剩余则产权。当股份有限公司清算时,全部资产变卖以后所得收入,在偿还债务和优先股股东的投资以后,如果还有剩余,将按普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予以分配。

3. 确认营业费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营业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本期的营业收入有直接联系,就应确认为本期的营业费用。

(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营业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营业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但能够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带来效益,则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方一式,分别确认为各期的营业费用。

(3)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营业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营业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且只能为一个会计期间带来效益或收益期间难以合理估计,则应确认为当期的营业费用。此外,对于某些虽然受益期限较长但数额较小的支出,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按照重要性要求,也可以直接确认为当期的营业费用。

4. 或有负债有何特征? 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应披露哪些内容?

【答案】或有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负债形成的潜在义务,其存在须通过未来不确定负债的发生或不发生子以证实; 或过去的交易或负债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不是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或该义务的金额不能可靠计量。

(1)或有负债的特征主要有:

①或有负债是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或有负债作为一种不确定负债,是因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是指或有负债的现存状况是过去交易或者事项引起的客观存在。

②或有负债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首先,或有负债的结果是否发生具有不确定性。其次,或有负债的结果预计将会发生,但发生的具体时间或金额具有不确定性。

③或有负债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

或有负债的结果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或有负债对企业会产生有利影响还是不利影响,或虽已知是有利影响或不利影响,但影响有多大,在或有负债发生时是难以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的消失,只能由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证实。

(2)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或有负债应披露的内容具体包括:

①或有负债的种类及其形成原因,包括已贴现商业承兑汇票、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对外提供担保等形成的或有负债。

②经济利益流出不确定性的说明。

③或有负债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 无法预计的,应当说明原因。 注意:在涉及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情况下,如果披露全部或部分信息预期对企业会造成重大不利影响,企业无须披露这些信息,但应当披露该未决诉讼、未决仲裁的性质,以及没有披露这些信息的事实和原因。

5. 费用、成本与支出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成本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成本是指为了取得资产或达到特定目的而实际发生或应发生的价值牺牲,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减少,其表现形式为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而引起的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包括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有关的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是一种期间化的耗费。支出是指由于耗费引起的各项资产的减少,包括偿债性支

出、成本性支出、费用性支出和权益性支出。

(1)费用、成本与支出之间的联系

①支出是指资产的减少,不仅包括费用性支出和成本性支出,还包括其他各项支出;

②费用是一种引起利润减少的耗费,费用性支出形成费用,然而费用中还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应付的利息费用等;

③成本是一种对象化的耗费,成本性支出形成成本,然而成本中也包括未形成支出的耗费,如自建固定资产应付的工程款等。

④费用和成本均是对耗费按用途进行的分类。费用是对耗费按当期损益进行的归集,而成本是对耗费按对象进行的归集。

(2)费用、成本与支出之间的区别

费用是资产的耗费,其目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 成本则是对象化了的费用; 费用有时有支出相伴随,但支出却不一定是当期的费用。

6. 什么是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答案】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应仅以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这是因为,有时候交易或事项的法律形式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实质内容,因此,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不能仅仅根据交易或事项的外在表现形式来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应反映其经济实质。例如,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从法律形式来看,其所有权尚不属于承租企业,但从经济实质来看,该资产受承租企业实际控制,因此应当将其作为承租企业的资产进行核算,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该项业务对企业的影响。

7. 企业收回哪些应税消费品支付的消费税应计入应税消费品成本?

【答案】消费税与增值税不同,一般来说属于价内税,即产品销售收入中包含消费税,也就是说,消费税应由产品销售收入来补偿。

企业委托外单位加工应税消费品,按税法规定,应由受托方在向委托方交货时代扣代缴消费。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如果用于连续生产应税消费品,按税法规定,缴纳的消费税可以抵扣。

企业收回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如果不再加工,而是直接出售,则缴纳的消费税应计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的成本,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应税消费品出售时,不必再计算缴纳消费税。

8. 可转换债券带来了哪些特殊的会计问题? 你认为应当如何处理?

【答案】可转换债券具有债权性证券与权益性证券的双重性质。可转换债券的这种特殊性,导致其会计处理的复杂性。

(1)可转换债券带来的特殊会计问题有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