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部地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职业教育 计算机网络技术 专业建设 课程建设

  摘要


摘要:高职教育经过近几年高速发展,已经逐渐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在发展过程中,人才培养大多采用本科压缩型的三段式专业教育模式,学科体系过强,重知识传授,轻技能培养。对培养对象的职业能力观念模糊,关注不够,使得学生毕业时仍然不清楚自己有什么核心能力,能胜任什么工作岗位,因而也就造成很多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单位,而大量企业单位找不到合适的专业人才,出现了学校培养与企业需要不对接的现象,这些都说明职业院校定位不够准确,尚未形成高职特色,与企业联系不够,合作不深。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目前全国1000多所高职院校中90%的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但由于专业普遍开设不长,教学中出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专业定位不够准确,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体系不能体现以就业导向,缺乏职业特色,课程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缺乏共享的教学资源,没有适应职业教育的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健全等等。
本文针对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存在的共性问题,结合我院这几年来专业改革与建设的综合实践,引入产学合作、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并把它作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促进专业内涵建设全面提升,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在课程建设方面,根据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分析设置课程体系,打破原来的知识学科体系,突出了职业能力,利用以就业导向的职业能力系统化课程概念,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西部地区职业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并推动精品课程建设。
在实践教学模式改革尝试中,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初步实现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的对接,并建立了与理论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安排了约50%的课时作为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置循序渐进、专业覆盖面广、有深度、针对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的配套实训项目,突出工程技术应用,使实训教学与工程技术应用对接,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与联想集团合作组建联想网络实验室,与博尔胜公司合作,联合建设综合布线实训室,初步建成仿真型实训基地,形成了职业训练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