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京市培养单位生命科学学院821分析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答案】
不饱和化合物由基态
吸收波长一般
共辗的
跃迁到激发态吸收波长
此类跃迁需要的能量较低,?瓜立的
共轭体系越长,跃迁所需能量越小,向长波
长方向移动的程度越大,
吸收强度越强
2. 特征区
【答案】红外光谱中
,
3.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的高频区称为特征区。
【答案】指示剂的变色范围,是指示剂发生颜色突变时的pH 范围。
4. 外部能量转换
【答案】外部能量转换简称外转换。受激后的电子由第一激发单重态或激发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以无辐射形式回到基态的各个振动能级的过程。
5. 局部抗磁屏蔽
【答案】由于核外电子云产生感应磁场的存在,使原子核实受磁场强度稍有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局部抗磁屏蔽。
6. 核磁共振波谱法
【答案】在强磁场的诱导下,一些原子核产生核自旋能级裂分,用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分子时,便能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跃迁,即核磁共振(NMR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结构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
二、简答题
7. 说出三种光学分析法的名称,并简单的说明之。
【答案】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用紫外线可见光照射吸光物质的溶液,用仪器测吸光度,记录吸光度随波长变化的曲线。
红外色谱法:用红外光照射物质,物质分子就吸收红外光,为振转光谱。
核磁共振波谱法:是用无线电波的电磁辐射对样品照射,可以使不同结构环境中的原子核实现共振跃迁,最重要的是氢谱。
8. 如何用一种试剂将下列各沉淀分离?
【答案】(1
)用溶解,而
(2)用氨水
,(3)用NaOH
, (5
)用
溶解,而溶解,而溶解,而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不溶解。
(4)用氨水,AgCl 溶解,而PbS04不溶解。 (6)用氨水,AgCl 溶解,
而
9. 请以水分子为例,说明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两个基本条件。
【答案】水是三个原子组成的非线性分子,有图上出现三个吸收峰。
10.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案】(1)溶液的酸度;(2)表面活性剂浓度(3)离子强度;(4)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的性质。
11.电子跃迁有哪几种类型?哪些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及可见区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
【答案】
电子跃迁有跃迁
能在紫外及可见区吸收光谱中出现吸收带。
12.NaOH
标准溶液保存不当吸收了
是1%的NaOH 变成了
四种。其中
,
和共轭的
种振动形式,每一种振动的偶极矩
都不等于零,所以当照射其的红外光的频率正好等于这些振动的频率时就会被吸收,在红外光谱
(1)用这瓶NaOH 滴定HC1, 甲基橙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变化? (2)用这瓶NaOH 滴定HA ,酚酞作指示剂,则测定结果如何变化? 【答案】(1)无影响; (2)偏高。 由于NaOH
吸收了量点为pH=7.0,所以在未
到达化学计量点时,甲基橙己经变色,使消耗的NaOH 体积又偏小,这两种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测定结果基本没有变化。如用酚酞为指示剂时,由于其变色点pH 为8.0—10.0, 测定结果肯定偏
使NaOH 浓度比实际的浓度低,用它滴定HC1,消耗NaOH 的体积
NaOH 与HC1生成NaCl 的化学计
偏多,造成结果偏高。由于甲基橙的pH
变化范围为
高。
13.非水滴定中,在配制
【答案】(1
)配制
标准溶液时,
为什么要加入醋酸?用标准溶液时,要加入醋酸的原因:
测定碱性物质的含量时,
在溶解样品的溶剂冰醋酸中加入适量的醋酸,又为什么?
①除水,又不引进新的物质。因为有水时,会发生:
②降低凝固点,防止结冰。
(2)增大溶剂的酸性,使被滴定物质碱性增强,从而增大滴定突跃。
14.原子吸收法测定NaCl 中微量K 时,用纯KC1配制标准系列制作工作曲线,从工作曲线求算NaCl 中的K 含量,经多次测定结果偏高,说明其原因,并指出改进方法。
【答案】由于钾易电离而引起干扰,使工作曲线斜率偏低,而引起含量计算结果偏高。改进方法为:标准加入法或配制的标准系列中加入NaCl ,使标准与试样组成基本一致。
三、计算题
15.已知某分子量为156的化合物,
其摩尔吸光系数为
【答案】化合物的百分吸光系数为:
而吸光度,
样品溶液的浓度为:
16.计算0.10mol/L
氨基乙酸溶液的
【答案】已知
.
浓度。
由于c 较大,可用最简式计算:
则该化合物的百分吸光系数为多
少?若要使之在lcm 吸收池中透光率为10%左右,应配制样品溶液的浓度(mg/mL)为多少?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