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业学位]之中国新闻事业史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概念题

1. 《文汇报》

【答案】《文汇报》是上海“孤岛”时期创刊的著名抗日报纸,战后于1945年8月18日在严宝礼的主持下恢复出版,日出8开一张,不标刊号,以号外形式出版,至9月6日正式复刊,使用正式刊号,日出4开一张(后扩为对开大报)。该报声称为无党派色彩的纯商业性报纸,但实际上在政治上倾向国民党,不久后由于中共党员以及进步人士参加编辑工作而逐渐转向进步。

2. 《南华早报》

【答案】《南华早报》是香港现存英文报纸中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家,创刊于1903年11月7日。它以股份公司的名义出现,由英国出版商肯宁哈姆主办,英资汇丰银行拥有该报大部分股权。1987年被澳洲报业大王默多克收购,1993年该报又被郭鹤年收购。该报长期以来支持港英政府的政策。

3. “三·一”事件

【答案】“三·一”事件是在港英政府当时抑“左”护“右”、亲美拥台的立场下,“左”派报纸与港英当局发生冲突的结果。1951年12月,香港九龙东头村发生一场大火,使16000多人沦为灾民,因为这一地区的居民多为爱国拥共的工联会会员,他们怀疑大火是有目的的纵火案,遂开展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大公报》、《文汇报》、《新晚报》也大造反对港英当局的舆论。中共华南分局对此十分支持,决定于1952年3月1日派出慰问团到香港支持灾民的斗争。因此,3月1日这一天,港英政府如临大敌,明令禁止慰问团入境,而周恩来总理得知消息后,命令广东有关部门火速拦截慰问团,不准慰问团去香港; 同时通知《新晚报》立即刊登慰问团不再来香港的消息。但聚集的群众并不知内情,与港英警察发生了大规模冲突,警察开始射击造成多人伤亡,史称“三·一”事件。

4. 六科

【答案】六科为吏、户、礼、兵、刑、工六科的简称。各科设给事中,直接辅助皇帝处理公务。六科每日派员到会极门领取皇帝批复的章奏,将其中可以发抄的,逐日编辑成册,供各部门抄录,成为邸报的母本。此外,六科还有多方面的工作,如皇帝接见臣僚时记录谕旨,监察六部工作,参与议论朝政、考核官吏等朝廷重大活动,还可以对皇帝批复的章奏提出不同的意见(即“封驳”)。这些都扩大了邸报材料来源。

5. 《成报》

【答案】《成报》是香港的一份较重要的商业报纸,1939年5月1日创刊,由何文法、何文允、汪玉亭、李凡夫、陈平等人合股创办。该报初期每天一大张,以副刊取胜,出版半年后,在香港已经十分畅销。香港沦陷后停刊。抗战胜利后复刊,初创即很畅销。该报坚持以“在商言商”为经营宗旨,读者以文员、职员等白领阶层为主。1954年起,《成报》连续20多年成为香港销量最大的报纸。该报目前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发行海外版。

6. 《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

【答案】《关于当前报刊新闻广播宣传方针的决定》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就新闻工作颁布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1981年1月29日由中共中央颁布。《决定》肯定了新闻媒介在解放思想拨乱反正方面的突出表现,同时也对新闻界没有积极主动、有说服力地宣传四项基本原则,对反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论没有进行有力的斗争提出了批评,希望新闻界能认真进行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大张旗鼓地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的高度精神文明,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决定》再次强调报刊、广播、电视都是党的舆论机关,要严格按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行宣传。

7. 报刊的四种理论

【答案】报刊的四种理论是指1956年出版的施拉姆等人合著的《报刊的四种理论》中提到的当时世界上存在的四种新闻理论,即“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论”“共产主义理论”。这四种新闻理论描述了四种大众传播体制。(1)集权主义理论,产生于16, 17世纪的英国,其主要目的是支持推进政府的政策,为国家服务。在集权主义理论下,报刊可以公有或私有,但媒介控制非常严格,必须受政府控制。政府要对媒介使用者颁发特许执照并进行新闻检查,媒介是加强政府统治的工具。(2)自由主义理论,18世纪最先由英国发展起来,理论来源主要是弥尔顿、洛克等人的启蒙主义思想和理性主义等。该理论认为:报纸的主要功能是帮助人们了解真相,它不但不受政府控制而且还可以监督政府,同时具有告知、娱乐和销售的功能; 报业主要为私有,任何有经济手段可以使用媒介的人都可拥有媒介。主张依靠“观点自由市场”实行“自我修正’夕,和依靠法庭来实行媒介控制,是监督政府和满足其他需要的工具,是一个自由的意见市场。

(3)社会责任理论,产生于20世纪的美国,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一种修正。该理论认为媒介除有告知、娱乐、销售功能外,主要用于讨论冲突,任何想表达某种意见的人都可以使用媒介,媒介必须履行社会责任并受到社群意见、消费者行为、媒介职业道德的控制。它的前提是为大众服务,并以自由意识论中的自由原则与需求为核心,完全脱离了政府的控制,成为真正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组成部分。(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产生于苏联。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 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

8. 进奏院状

【答案】进奏院状是指我国唐代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藩镇传发的、介绍朝廷

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原始状态的报纸,是官报的雏形,其性质接近于后来的“邸报”。内容主要涉及皇帝的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事项,臣僚们的章奏以及其他军事政治方面的重要信息。特点主要有:①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其读者对象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②在行文上还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 ③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 ④所提供的信息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则是从他们获得的朝廷动态消息中筛选出来的。

9. 《经济参考》

【答案】《经济参考》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第一份综合经济报纸,1981年创刊。改革开放之初,社会变动深刻,人民对信息产生巨大渴求,《经济参考》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1984年9月,邓小平为《经济参考》报题词“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1985年,《经济参考》报发行数量由上年的57万份跃增到78万份,盈利1000多万元,人均创利11万,为1984年的12倍。

10.台湾电视公司

【答案】台湾第一家电视公司台湾电视公司(简称“台视”),创立于1962年4月28日,是台湾地区第一家电视台,简称“台视’,、"TTV" 。首任董事长为林柏寿,总经理为周天翔,资本额新台币三仟万元。同年10月10日,由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按钮,台湾电视公司正式开播,开启台湾地区电视史。与中国电视公司(CTV )、中华电视公司(CTS )并称为台湾的老三台。老三台加上民间全民电视公司与公共电视台,合称为台湾五大无线电视台,简称无线五台。

二、简答题

11.1957年至1966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变化有哪些主要特点? 请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答案】(1)在曲折中发展、在摸索中前进是这一时期新闻传播事业的主要特点。

(2)这一特点形成的原因

①这一时期经济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了新闻事业的发展。

a. 在“大跃进”时期,报纸数量激增,诞生了大量的县级报纸、企业报、农民报,广播电台也遍地开花。

b. 到了经济紧缩期,由于纸张紧缺,报纸不得不大量停办、合并,报纸数量大减,报纸的版面、印数也随之大量削减,许多广播电台也成了哑巴。

c. 从经济调整期到“文化大革命”爆发之前,新闻传播事业已经渡过了凋零期开始复苏,但这种复苏极其短暂,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恶化,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重新跌入低谷。

②在10年的时间里,我国在政治上先后发生了1957年的整风与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及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的反右倾运动。每一次运动之后,“左”倾错误虽然得到一些矫正,但迫于当时的政治形势,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根除,全国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中的“左”倾路线不断加剧。新闻传播事业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深受其害。传媒在整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