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青海大学农牧学院915农业经济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有哪些基本特点与决定因素?
【答案】(1)农业劳动力的供给
农业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进行农业劳动供给的数量及质量。
①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基本特点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主要来自农村人口资源。人口资源的状况是由社会、经济、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综合状况决定的。
a. 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具有强劲的经济推动力
农业扩大再生产主要是依靠多投入简单农业劳动力的数量来实现的,农村通过增加家庭人口数增加农业劳动力以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增长,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b. 农业劳动力的供给具有较强的弹性
在农村人口资源中,劳动力与非劳动力之间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农业劳动力与非农业劳动力之间的界限也不十分严格。
c. 农业劳动力总供给量过大,而有效供给又严重不足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进程在加快,要求农业劳动力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中形成的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却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要求。
②农业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
a. 农村人口规模和构成,直接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供给资源的规模和构成
农村人口资源的规模与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规模呈正相关关系,农村各年龄组人口数量的分布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变动趋势。
b. 农业部门经济效益的! 旬低决定着农业劳动力实际供给的多少
人们在就业选择中偏爱劳动报酬高的产业部门,而不愿意到劳动报酬较低的部门就业。 c. 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不高的农村适龄人口,成为农业劳动力供给中的无效供给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加剧了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不足。在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的时代,农业劳动力供给资源的素质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有效供给的多少。
d.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量的多少,是决定农业劳动力供给状况的重要因素
农业劳动时间供给有两个来源:参加农业劳动的每个农业劳动力每天的农业劳动时间和全年农业劳动时间的总和; 非农业劳动力在农忙季节或其他时间参与农业劳动的时间。农业劳动力每个工日的长短、全年劳动工日的多少,受农业气候、农业劳动对象、农业劳动手段、农业劳动力供给规模和国家法律等因素的限制。
(2)农业劳动力的需求
①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基本特点
a. 农业劳动力需求具有数量和劳动时间的季节性
不同的生产季节或不同的生产时期,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和劳动时间长短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决定了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利用形式。
b. 农业劳动力的需求具有技能上的复杂性
农业内部各行业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极不相同,即使在一种行业内部,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生产时期,对于农业劳动力生产技能的要求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c. 农业劳动力需求的质量在提高、数量在减少
在农业自然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农产品社会总需求量的扩大,要求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有与之相协调的增长速度。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核心,是需求质量的提高,而不是数量上的扩大。
②农业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
a. 农业自然资源的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潜在需求的大小
农业自然资源的质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反比。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对农业劳动力的吸纳也就是有限的。在一定范围内,农业自然资源数量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量成正比。社会可利用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最终数量是农业劳动力需求的潜在极限。
b. 社会人口和经济状况决定着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状况
第一,人口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基本因素
总人日的规模越大,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就越多,相应地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也就越多; 反之越少。
生产畜牧业产品比生产种植业产品所需要的农业劳动力要大得多。如果人们的食物构成以植物产品为主,则对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第二,社会经济状况是决定农业劳动力宏观需求的根本因素
以农产品为生产原料非农产业部门,需要相应规模的农业劳动力为之生产。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科学、教育、非农产业部门发达,则工农业劳动力素质好,资本有机构成高,工业劳动生产率高,对于农业劳动力的宏观需求就少; 反之就多。
c. 政府的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的需求状况也是一个重要的决定因素
第一,政府的人口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采取鼓励人口增长的政策,人口规模扩大,对农产品的需求增加,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随之扩大。
第二,政府的教育政策对于农业劳动力需求状况的影响
政府重视教育事业,劳动力的资源素质状况比较好,人口规模以正常的速度发展,对农业劳动力的需求会在合理的环境中适宜变动。
全社会的科学文化素质较高,特别是农业人口的文化素质较高,社会对农业劳动力的数量需求会降低。
2. 何谓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 你认为在中国应如何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答案】(1)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概念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指农户(或农业企业)根据农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社会、经济、技术、自然条件的可能,改变狭小的分散经营,将土地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使用,从而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经营方式。
(2)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途径与措施
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农业的产业特性,在短期内全面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不可能的,必须因地制宜,积极慎重,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循序渐进。
①要为实行十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a. 建立起灵活高效的土地流转机制
应鼓励通过转包、转让、人股等多种形式,使土地使用权向种田能手或其他农业经营单位集中,实行土地规模经营。
b. 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
通过大力发展二、二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措施来吸纳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条件。
c. 政府的支持与帮助对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各类组织形式,政府有关部门应给予工商、信贷、法律等有关方面的支持与保护,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等有关方面的服务与支持。
②不断扩大生产经营项日的规模
a. 重视土地向某些生产项日集中
要本着充分发挥当地优势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与布局,推动农业生产基地建设,使土地向一些生产项目集中。
b.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整体规模效益
通过加工企业和销售市场带动种、养、加、贸一体化经营,促进分下、分业和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实现生产经营全程化、效益增值连续性和农业经营质的飞跃。
c. 大力抓好农业社会化服务
应尽快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业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种服务,从而为农户解决一家一户办不了或办不好的事情,使分散的农户达到规模经营的效果。
d. 将开发性农业自觉纳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运作
农业开发活动具有基本建设的特征,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只有按照适度规模的原则进行生产布局和要素配置,才能取得较合理的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效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